第36章 財務的管理功能及其在合作項目中的作用——兼談集團公司改進合作項目財務管理(3 / 3)

2.內部稽核。屬於財務內審的範疇。方式上可以是集團公司財務部門對合作項目的財務稽核檢查,也可以是合作項目財務管理人員之間的互查,以出具財務運行情況評估報告、落實整改措施為標誌。

3.報表分析。直觀地看,財務報表上隻有一個個“冷冰冰”的數據,它所反映的隻是贏利或負債及其額度。但是項目合作方式越多,財務結構就越複雜,報表中的真實信息就越應當引起管理者的重視,“讓報表開口說話”既是財務管理人員的職責,也應是高層管理者的關注重點。財務報表分析是利用財務數據和指標的多少來判定合作項目經營和財務狀況的過程。以報表數據為基礎的有效財務分析,可以使合作各方了解項目實現利潤和償債能力的高低,發現項目經營風險的大小和資金結構的優劣,以期用最小的風險、最健康的財務狀況來實現最大的利潤。對合作項目的財務結算報表,通過認真的財務結構分析,可以掌握該項目對集團公司的實際貢獻度,總結合作開發項目的經驗教訓,對確定今後的投資策略顯得尤為必要。

(四)派遣人員

要特別強調專業管理能力,在此基礎上,集團公司應對派駐合作項目管理人員製訂《管理辦法》,將所涉人員的人事檔案、行政關係、社保基金繳交諸事項作出清晰界定。對派駐合作項目的財務管理人員,集團公司還需製訂並執行《集團公司派駐合作項目財務經理(總監)管理辦法》,對派駐合作項目財務管理人員的責、權、利進行規範,既強調授予相應的權利,又對其管理內容、程序作出製度上的限定,主旨是加強集團公司對派遣財務人員的約束力,使其切實履行好自己的崗位職責。在派遣財務人員薪酬問題上,可以由合作項目支付基本工資、集團公司補差的傳統做法,轉變為由合作項目按人員數列支,進入項目成本,資金劃歸集團公司,由集團公司統一支付,實現項目收益與財務人員待遇的剝離,達到“收支兩條線”的目的,有利於集團公司增強對派遣人員的管理和激勵。

(五)財務風險預案

合作開發項目,充分地體現了由集權到分權的變革過程,是企業發展到成熟期的標誌。與此同時,財務管理方麵也出現了一些風險隱患,如財權分割、資金分散、財務失控、資產流失以及多頭開戶、私設小金庫、隨意轉移收入、資金賬外循環等,這些隱患一旦成為現實,直接後果是導致該項目全麵“崩盤”,同時又使集團公司管理層和財務部門扮演“救火兵”的角色,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集團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針對合作項目有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集團公司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風險預警、預控係統就顯得十分迫切。

1.風險預警。

(1)風險信息。財務信息能最靈敏、最準確地反映項目的發展變化,是預測合作項目風險大小的關鍵信息。財務風險信息的搜集途徑主要有三條,①直接信息來源,就是合作項目的各類財務報告,包括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等公開的報告;②利用已有報告中的數據,進一步加工計算得出指標和比率等數值;③社會信息,如公眾對項目性價比的反映及產品的投訴等。

(2)預測係統。從財務角度可分以下幾方麵:①穩定性,主要指合作項目的償債能力和資本結構,常用的比率有流動比率、現金比率、營運資金對流動負債比率、權益比率等。②活力性,主要指合作項目各項資產的新陳代謝,常用指標為營運資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所有者權益、總資產等的周轉率。③生產力,主要指項目的新增價值,財務意義上指資本生產率和人均產值。④獲益力,指總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毛利率等。⑤成長力,主要為銷售增長率、稅後利潤增長率和股東權益增長率等。

當然,合作項目財務風險還可以從更直觀的現象中反映出來:現金和存貨越來越少,應收賬款越來越多,預示著危機正日益逼近。

2.應急預案。為避免措手不及,在項目合作早期就應建立明確的、便於操作的財務應急預案。這一預案應當包括:處置財務危機的目標與原則,與債權人的談判策略,領導、專家和組織構成,削減現金支出和變賣資產的次序,以及授權、操作和決策的程序等事項。

3.風險預備金。在這裏要重點強調應急資金的來源問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在項目合作初期,應當建立風險預備金製度,按各方出資比例留存部分資金以備不測之需。

集團公司在對合作開發項目財務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困境,在一定階段和一定範圍內也許僅是個案,但隨著合作開發項目這種經營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同,這一個案將因為環境的相似性而具有典型意義。項目合作的方式正不斷變化,合作的領域正不斷拓寬,與之相對應,合作項目財務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也必須因勢而動、隨機而變、與時俱進,隻有這樣,企業才能實現“以最少的投資,獲取最大的利潤”的終極目標,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