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計劃財務部 金旭君副總經理
(浙江大學金融管理高級研修中國銀行班學員)
摘要:經濟資本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前沿工具,目前已在我國金融領域應用,並在銀行績效考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資本管理手段在中資銀行中處於推廣深化階段,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將介紹當前國內外經濟資本管理的先進方法及發展情況,從提高商業銀行股東價值回報角度,通過對工行和建行具體案例的分析,研究當前經濟資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日後經濟資本配置的改進建議,從實踐中透視今後經濟資本管理的發展趨勢和深化方向。
關鍵詞:經濟資本 資本約束 股東價值回報
一、國外經濟資本先進管理理念概述
(一)非預期損失與經濟資本概述
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複雜化,各種風險的程度不斷加深。發展銀行業務所產生的風險損失,可以分解為三個層次:預期損失(Expected Loss,EL)、非預期損失(Unexpected Loss,UL)和異常損失(Catastrophe Loss,CL)。
非預期損失介於預期損失和異常損失之間,非預期損失就是超過預期損失的那部分潛在損失,它具有波動性,是一個變動的量。由於不知道它會不會發生,因此無法將其列為當期成本,不過銀行可以對其發生概率和損失金額進行量化,據此計算最低資本額加以抵禦。非預期損失是真正的風險,它需由銀行的資本來消化,這是由資本的功能和非預期損失的波動性所決定的。這部分用於抵禦非預期損失的資本被稱作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EC)。
經濟資本是對銀行整個組合的潛在損失的度量,它代表了吸收非預期損失所必需的資本額,一定容忍度下的經濟資本等於同一容忍度下潛在損失值的水平。
因經濟資本是基於銀行全部風險之上的資本,因此又稱為風險資本。經濟資本是一種虛擬資本,在數額上與非預期損失相等。經濟資本與實際資本的比較,是銀行確定風險邊界的基礎。以此為基礎確定的風險邊界,既能有效控製風險,又能充分考慮銀行的業務發展和資產擴張。
(二)國外經濟資本管理研究成果及實踐
經濟資本管理,基於資本的兩個特征:①資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須將有限的資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銀行價值的環節;②資本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須強調對資本的回報,也即對股東實現價值創造,並充分考慮資本所承擔的風險,實現收益與風險和成本的統一。經濟資本管理體係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①經濟資本的計量;②經濟資本的配置;③以經濟增加值(EVA)和經風險調整後的經濟資本回報率(RAROC)為核心的績效考核製度。
1.經濟資本的計量
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衡量,非預期損失是指銀行實際損失超過平均損失以上的那部分損失,是對預期損失的偏離-標準偏離。經濟資本從數量上等同於非預期損失,應覆蓋商業銀行的全部風險。
普華永道對全球銀行業的調查表明,信用風險占到商業銀行風險總量的65%。
除此之外,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也是商業銀行麵臨和關注的主要風險,《新資本協議》關於銀行資本必須覆蓋上述三類風險的規定即印證了這一觀點。因此,在實踐中,經濟資本計量主要是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計量。
(1)信用風險的計量。計量信用風險時,主要考慮違約概率(PD)、違約損失率(LGD)、風險敞口(EAD)和期限(M)等風險因子。此外,還應考慮信用資產的相關性以及風險集中度。
(2)市場風險的計量。VAR(風險價值)是計量市場風險最常用的技術,它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給定的置信水平下,因利率、彙率等市場要素發生變化而可能對某項資金頭寸、資產組合或機構造成的潛在最大損失。
(3)操作風險的計量。目前,對操作風險一般采取簡單的係數法,即根據曆史年度發生的損失數據,將商業銀行的業務按照操作風險的程度分配不同的風險權重,乘以該類業務的餘額。
2.經濟資本的配置
關於經濟資本配置方麵的研究,目前主要有單獨經濟資本分配原則、分散化經濟資本分配原則和邊際經濟資本分配原則三種。
①單獨經濟資本分配原則將各業務單位的經濟資本和全行的經濟資本看作線性關係:全行的經濟資本配置隻是各業務單位的簡單相加。
②分散化經濟資本分配原則是基於各業務單位之間以及每個業務單位與整個銀行之間的相關性-協方差計算出的beta值,它是對股票市場上基於單個股票的整個市場的協方差計算beta值在銀行內部的衍生運用。
③邊際經濟資本分配原則指每增加一個業務單位給銀行帶來的資本增量,或每減少一個業務單位給銀行帶來的資本減量。邊際經濟資本量通過對增加或減少業務單位前後銀行資本總量的差額的比較來計量。
以上三種經濟資本分配原則各有優劣,對銀行來說最合理的做法是根據自身實際業務情況的技術水平綜合運用。總的來看,分散化模式在經濟資本配置中具有明顯的優越性,代表了銀行經濟資本分配的方向。
(三)以經濟增加值(EVA)和經風險因素調整的經濟資本回報率(RAROC)為核心的績效考核製度
RAROC、EVA是基於風險的管理理念,實施以RAROC和EVA為核心的績效考核目標意味著銀行的管理模式將由傳統的業務驅動型管理模式向風險驅動型管理模式方向轉變。在一些知名的商業銀行,如加拿大皇家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彙豐銀行等,都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將EVA引入管理體係,以EVA為銀行業績評價的核心指標,並著手實施了基於EVA考核的激勵約束機製。基於EVA的激勵報酬是有效激勵機製的基礎,其設計的激勵報酬可以促進各預算管理主體從所有者角度長遠地看待問題,各預算主體要實現報酬最大化必須實現EVA的最大化,而EVA的最大化就是所有者價值的最大化。EVA融合於企業文化有助於組織思想理念的統一。
基於EVA的績效考評機製,首先是建立考核單元,包括縱向的上對下,橫向的部門、人員、產品、客戶考核,考核單元的確定要與銀行的組織機構模式、管理會計運用水平、信息科技等條件相適應。利用EVA進行業績考核的流程是先計算部門、個人創造的EVA,再據此計算可獲得的獎金、費用等資源,最後分析創造EVA的價值驅動因素。突出效益目標,核心指標是EVA,其他業務指標不再納入考評範圍。
將EVA作為考核指標,由於績效評價指標是確定的,各分支行在年初可以預測所創造的EVA。在相應的激勵政策上,績效工資的掛鉤比例是公開的,各行非常清楚地知道經營績效能帶來多少績效工資,從而及時對下進行安排。界定考核基數,目的在於綜合考慮各個分支行的曆史原因和經營基礎之後,增量績效才能真正反映經營者對銀行價值的貢獻,這裏的“增量”就是考核期和基期作比較,而不是每一年度比上一年的增量。
二、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現實運作
(一)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總體現狀
自2004年3月銀監會頒布實施《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後,銀行監管機關積極推進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在我國商業銀行轉型過程中,銀行資本約束意識普遍增強,經濟資本管理逐漸納入銀行管理之中,並逐步建立起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資本管理體係。
中國建設銀行最先引入經濟資本管理,其經濟資本計量範圍涵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資本性占用四個方麵,其中信用風險資本分配采用增量配置法;中國工商銀行2005年啟動經濟資本管理,2006年在全行範圍內實施經濟資本配置方案,其借鑒銀監會《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和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標準法,計量信用風險經濟資本、市場風險經濟資本和操作風險經濟資本。中國銀行2004年引入了經濟資本的概念,其經濟資本計量對象目前涵蓋信用風險,並開始引入操作風險的計量。中國農業銀行在2005年已經製訂並下發了《中國農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經濟資本管理辦法和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指標的綜合績效考核辦法。在股份製商業銀行中,部分銀行意識到轉變傳統的戰略管理手段的必要性,開始試圖建立經濟資本管理體係。可以說經濟資本管理理念得到了各家銀行的高度重視,這也表明我國商業銀行對經濟資本管理已經從研究探討階段進入具體實踐階段。
(二)具體案例:“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經濟資本實踐
1.“工商銀行”實踐
工商銀行的資本管理從2005年開始啟動,9月份正式出台了《工商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和《工商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2005年開始計量經濟資本,構建以監管資本為主體,以內部係數法為基礎的經濟資本配置計劃管理,搭建了經濟資本管理的基本製度,設置了不同時期經濟資本管理的實施步驟。2006年,工行提出“一個中心,兩個手段,三個統一”的經濟資本管理新思路,即在全行各層麵推行以提高經濟增加值,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為中心,采取資源配置和回報評價兩個手段,堅持統一計量模塊、統一回報標準、統一管理方式的實施原則。
(1)經濟資本計量。目前,工商銀行的經濟資本計量範圍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三種。計量方法是借鑒銀監會《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和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標準法,結合該行現階段信息基礎和管理現狀,通過內部係數法計量信用風險經濟資本,通過銀監會標準法計量市場風險經濟資本,通過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基本指標法計量操作風險經濟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