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建廠時選址在北京市郊,而當時北京的其他啤酒廠都設在城區,更加貼近消費者。天然的地理弱勢卻成為燕京積極開拓市場的強大動力,在“坐商”風氣盛行的當時,燕京采取了主動出擊市場的策略。
1989年,燕京確立了“為北京1300萬市民服務的市場定位”,實施“胡同三步走戰略”——送貨上門、個體批發、淡旺季價格差。燕京從此深入百姓生活,聞名大街小巷。“胡同送酒”一下子縮短了燕京與消費終端的距離,使得老百姓買燕京啤酒比買菜還容易,其實這就是燕京啤酒物流的雛形。如今,燕京品牌雖然越來越響,但是“物流服務於銷售”這一宗旨卻始終沒有改變。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銷售二部副經理張安對此頗為感慨。他由衷地對記者說:“燕京的成功與物流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燕京啤酒公司的中低檔酒由當地分公司當地生產、當地銷售,以降低物流成本;高檔酒由燕京總部生產,再直接供貨到各地經銷商及周轉庫,以確保質量;北京市內及華北地區的配送任務由燕京運輸公司負責。
(1)北京市內及華北地區的配送。北京是燕京啤酒的發祥地。北京市場既是燕京啤酒的立足之本與主要利潤來源,更是燕京對外擴張的根據地。因此,燕京對北京市場非常重視,建立了完善的銷售物流與物流網絡。
1988年燕京成立了運輸公司,承擔北京市內以及華北地區對於經銷商的配送任務。1990年,燕京購置了2600輛三輪車,給生活居住區的街道小網點提供配送任務,在完善幹線運輸的同時也強化了最後一公裏服務。這項送貨上門服務滿足了不同規模經銷商的需求,也使得燕京與消費者的距離由遠變近,有力地促進了銷售。如今,燕京運輸公司的送貨車輛已由30多輛增加到130多輛,總部產量的近20%是由運輸公司送達消費終端的。
低檔啤酒在夏季旺銷,每天的發貨量大幅上升,此時經銷商自提量增加;而高檔啤酒全年沒有淡旺季之分,有時冬季反而銷的更好,在冬季總部產量的80%是由運輸公司自有車輛配送。這種雙向結合的物流送貨方式合理分配了運力,因而運輸公司很少出現忙閑不均的現象。
在北京市內由經銷商到飯店、超市等零售點這一環節,燕京采取給經銷商配車的方式,由經銷商將啤酒直接送達零售點。配車的數量根據經銷商的銷售量來確定,車輛使用過程中的各項費用由經銷商承擔,經銷商在配送的同時負責回收瓶、箱等包裝物。這種營銷方式為經銷商的業務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增強了經銷商與燕京的凝聚力;同時,燕京也以經銷商為觸角,直接掌控消費終端。
(2)高檔酒在華北地區以外的全國配送。高檔酒在華北地區以外的國內銷售、配送業務由銷售二部承擔。現在,燕京已在全國各個大中城市建立了銷售網絡。2004年,銷售二部在外埠銷售高檔啤酒近10萬噸,都是由北京總部發出去的。
4.啤酒從北京總部發到全國各地的途徑
(1)公路運輸。運輸半徑在1500公裏內的地區采用這種方式。目前許多運輸車輛存在空返現象,燕京充分利用這種社會物流資源,利用返程車將產品發運出去,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同時,燕京啤酒不斷對運輸公司進行優選,以確保服務質量及服務價格的合理化。燕京將全國的公路運輸分為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條線,分線招標。因為運量相當可觀,運輸費用的節省也同樣可觀,燕京將此視為對經銷商的服務手段,因為經銷商的主要精力和競爭優勢在銷售市場,對運輸成本並不好把握,而且單個經銷商的運量畢竟有限,形不成規模就無法降低成本。這種方式也使得經銷商得到了實惠。
2004年在公路運價調整之後,燕京在江蘇等地選擇了幾家物流公司進行業務外包,形成了競爭機製。
(2)鐵路運輸。包括車皮運輸和集裝箱運輸兩種方式。西北、西南以及內陸偏遠地區的啤酒發運采用鐵路運輸。隨著鐵路運輸的發展,燕京也不斷整合鐵路優勢資源。2001年,燕京打破了鐵路運輸由鐵路局獨家經營的模式,引入中鐵聯合物流公司,形成適度競爭機製,當年就節省了運費150萬元。
目前,燕京發往烏魯木齊的啤酒使用京鐵五定班列,不僅節省運費20多萬元,運輸時間也從原來的15天縮短到一周;發往上海的啤酒使用中鐵聯合物流集裝箱專列;發往成都的啤酒使用遠程行包快運。這些改革措施帶來的直接效益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