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1)(1 / 3)

進入21世紀以後,基於互聯網的供應鏈係統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電子商務的出現和發展是經濟全球化和網絡技術創新的結果,它徹底改變了供應鏈上原有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交互方式和實現手段,能夠充分利用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8.1供應鏈的概念、結構模型及其特征8.1.1供應鏈的概念

供應鏈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

早期的觀點認為供應鏈是製造企業中的一個內部過程,它是指把從企業外部采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過生產轉換和銷售等活動,再傳遞到零售商和用戶的一個過程。傳統的供應鏈概念局限於企業的內部操作層上,注重企業自身的資源利用。

有些學者把供應鏈的概念與采購、供應管理相關聯,用來表示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這種觀點得到了研究合作關係、JIT關係、精細供應、供應商行為評估和用戶滿意度等問題的學者的重視。但這樣一種關係也僅僅局限在企業與供應商之間,而且供應鏈中的各企業獨立運作,忽略了與外部供應鏈成員企業的聯係。

後來供應鏈的概念注意了與其他企業的聯係,認為它應是一個“通過鏈中不同企業的製造、組裝。分銷、零售等過程將原材料轉換成產品,再到最終用戶的轉換過程”,這是更大範圍、更為係統的概念。例如,美國的史迪文斯(Stevens)認為:“通過增值過程和分銷渠道控製從供應商的傳播到用戶的流就是供應鏈,它開始於供應的源點,結束於消費的終點。”

到了最近,供應鏈的概念更加注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係,此時對供應鏈的認識形成了一個網鏈的概念,像豐田、耐克、尼桑、麥當勞和蘋果等公司的供應鏈管理都從網鏈的角度來實施。哈理森(Harrson)將供應鏈定義為:“供應鏈是執行采購原材料,將它們轉換為中間產品和成品,並且將成品銷售到用戶的功能網鏈。”這些概念同時強調供應鏈的戰略夥伴關係問題。菲利浦(Phillip)和溫德爾(Wendell)認為供應鏈中戰略夥伴關係是很重要的,通過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可以與重要的供應商和用戶更有效地開展工作。

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我們給出一個供應鏈的定義: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製,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我國2001年發布實施的枟物流術語國家標準枠中對於供應鏈的定義是: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遊與下遊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也就是說,供應鏈是指從物料獲取並加工成中間產品或者成品,再將成品送到用戶手中的一些企業和部門的業務活動及其相互關係構成的鏈狀或者網絡結構,包括物料來源、產品生產、運輸管理、倉庫管理等,通過這些功能的集成把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供應鏈實際上由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運輸商、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係統,每一條供應鏈中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運輸商、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互利關係。有人將供應鏈描述成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供應商是樹根,生產企業構成樹主幹,批發和零售商是樹枝和樹梢,消費者是綠葉和花朵,樹的脈絡是運輸係統和信息管理係統,落葉化成肥料是供應鏈係統信息反饋環形流動的形象反映。

8.1.2供應鏈的結構模型

根據以上供應鏈的定義。

供應鏈由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組成,其中一般有一個核心企業(可以是產品製造企業,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業,如美國的沃爾瑪),節點企業在需求信息的驅動下,通過供應鏈的職能分工與合作(生產、分銷、零售等),以資金流、物流或服務流為媒介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不斷增值。

8.1.3供應鏈的特征

從供應鏈的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供應鏈是一個網鏈結構,由圍繞核心企業的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和用戶、用戶的用戶組成。一個企業是一個節點。節點企業和節點企業之間是一種需求與供應關係。供應鏈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複雜性

因為供應鏈節點企業組成的跨度(層次)不同,供應鏈往往由多個、多類型甚至多國企業構成,所以供應鏈結構模式比一般單個企業的結構模式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