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動態性
供應鏈管理因企業戰略和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其中節點企業需要動態地更新,這就使得供應鏈具有明顯的動態性。
3.麵向用戶需求
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於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並且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用戶的需求拉動是供應鏈中信息流、產品/服務流、資金流運作的驅動源。
4.交叉性
節點企業可以是這個供應鏈的成員,同時又是另一個供應鏈的成員,眾多的供應鏈形成交叉結構,增加了協調管理的難度。
8.1.4供應鏈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將供應鏈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穩定的供應鏈和動態的供應鏈
根據供應鏈存在的穩定性劃分,可以將供應鏈分為穩定的供應鏈和動態的供應鏈。基於相對穩定、單一的市場需求而組成的供應鏈穩定性較強,而基於相對頻繁變化、複雜的需求而組成的供應鏈構密性較高。在實際管理運作中,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相應地改變供應鏈的組成。
2.平衡的供應鏈和傾斜的供應鏈
根據供應鏈容量與用戶需求的關係劃分,可以分為平衡的供應鏈和傾斜的供應鏈。一個供應鏈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的設備容量和生產能力,但用戶需求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當供應鏈的容量能滿足用戶需求時,供應鏈處於平衡狀態,而當市場變化加劇,造成供應鏈成本增加、庫存增加、浪費增加等現象時,企業不是在最優狀態下運作,供應鏈則處於傾斜狀態。
平衡的供應鏈可以實現各主要職能(采購/低采購成本、生向規模效益、分銷/低運輸成本、市場/產品多樣化和財務/資金運轉快)之間的均衡。
3.有效性供應鏈和反應性供應鏈
根據供應鏈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場中介功能)劃分,可以分為有效性供應鏈(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應性供應鏈(Responsive Supply Chain)。
有效性供應鏈主要體現供應鏈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將原材料轉化成零部件、半成品、產品以及在供應鏈中的運輸等;反應性供應鏈主要體現供應鏈的市場中介的功能,即把產品分配到滿足用戶需求的市場,對未預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等。
8.2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
8.2.1電子商務的本質
由於電子商務的出現,傳統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將發生巨大的變化。電子商務將市場的空間形態、時間形態和虛擬形態結合起來,將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彙集成開放的、良性循環的環路,使經營者以市場為紐帶,在市場上發揮最佳的作用,得到最大的效益,創造更多的機會。電子商務的發展使我們進入到一個新時代。
傳統商務的本質,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一個物理空間上的中間第三方——商場,各交易雙方在物理時空中的商店收款台上完成交易;而電子商務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是直接的,是對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中間冗餘環節進行根本剔除、中間成本進行徹底的削減,把“兩點之間直線距最短”的數學理念變為商務理念,把工業時代形成的“隻有拉長迂回路徑,增加中間環節,才能提高附加值”的傳統理念,變為“隻有快速拉近與顧客的距離,減少中間環節,才能提高附加值”的信息價值觀。
8.2.2電子商務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
電子商務的到來與信息技術的應用,增加了企業供應鏈間的透明度(Transparency),電子商務模式的出現可以為實施供應鏈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持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得以突破既有市場上的限製,利用不同的營銷渠道組合商業合作夥伴,將產品推展至以往無法觸及的市場網絡,企業還可以從繁瑣的勞動中真正解放出來,各領導管理層能贏得時間思考企業的重大問題。同時,企業也得以利用網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消除了空間上的限製。企業供應鏈管理不再局限於局部化的管理模式與成本控製,取而代之的是以顧客價值為導向的整體供應鏈經營模式來應對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變革,並有效反映顧客的需要。
全麵性的競爭使得網絡變得更為重要,網絡使得以顧客為中心的需求拉動生產得以實現,通過網絡可以及時整合供應鏈上各企業間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促成鏈上各成員協調配合,立體網絡的直接連接,使信息網絡對企業而言,由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縮短周期、改善品質以及強化與顧客間的關係等效益,提升到促進組織改革和創新,強化組織學習的更高階段。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是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有機結合,它以顧客為中心,集成整個供應鏈過程,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實現快速敏捷反應,極大地降低庫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