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業務流程的績效評價。單個企業的績效評價一般是基於職能的績效評價,評價對象是企業的內部職能部門或者職工個人,供應鏈績效評價一般是基於業務流程的績效評價,其目的不僅是要獲知企業或者供應鏈的運作狀況,更為重要的是找出優化企業或者供應鏈的流程。
供應鏈績效評價難度較大。建立一套有效的供應鏈績效評價體係對於供應鏈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有關實施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成熟體係並不多見,其主要原因在於:與單一企業相比,供應鏈的運作是非常複雜的;供應鏈績效因某些方麵的指標難以量化,很難建立簡便、合理的績效標準;供應鏈之間因差異較大而難以建立可供比較的標準。所以,供應鏈績效評價尚需在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探討和完善。
2.供應鏈績效評價的作用
為了能夠評價供應鏈的運營給企業群體帶來的效益,就得對供應鏈的運營狀況進行必要的度量,並根據度量的結果對供應鏈的運行績效進行評價。供應鏈績效評價在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在於:
(1)供應鏈績效評價具有統一客觀的參照體係,有利於消除和減少由於主觀因素帶來的不公正、不全麵、不客觀現象。
(2)通過供應鏈績效評價,有利於及時發現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供應鏈管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據。
(3)通過供應鏈績效評價,有利於幫助供應鏈節點企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取向,盡可能減少供應鏈總成本。
(4)通過供應鏈績效評價,有利於監督和控製供應鏈運營的效率,充分發揮供應鏈管理的作用。
對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效果做出評價,可以反映出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和供應鏈成員間的合作狀態。通過評價,管理者能夠充分掌握整個供應鏈的運行狀況,並通過分析找出不足及其原因,為進一步改進供應鏈營運奠定基礎。
對成員企業具有督促和激烈的作用。供應鏈績效評價對供應鏈上各個成員企業的行為及其成績作出評價。據此,可以通過吸收新的相關企業加盟,剔除不良企業,督促和激勵各個成員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或者服務。通過供應鏈績效評價,促進供應鏈的各級企業為客戶提供更高水平的產品或者服務,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產品質量水平和服務水平。
總之,供應鏈績效評價是對供應鏈整體運營狀況和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運營關係進行評價。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要獲得企業或供應鏈的運營狀況,更重要的是優化企業或供應鏈的業務流程,它為供應鏈管理體係的優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8.5.3供應鏈績效的影響因素
供應鏈運作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內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就是為了應對外部環境對集成供應鏈管理的消極作用,提高整體適應能力,增強競爭力。一個可行的框架分析包括外部驅動與內部驅動的影響。這個框架反映了環境和供應鏈運作本身的變化。需要通過優化成本、提高服務以加快對市場需求和機遇的響應,同時通過技術優勢的不斷提高來支持供應鏈所擁有的競爭優勢。外部兩個同心圓表示影響供應鏈績效的驅動首先來自供應鏈外部,其次來自供應鏈內部。供應鏈戰略的產出是這些驅動力綜合作用的結果。
1.影響供應鏈績效的外部因素
(1)行業。供應鏈涉及的行業不同,供應鏈的績效管理重點也就各不相同。
例如,以製造企業為主體的供應鏈與以零售企業為主體的供應鏈在供應鏈管理的側重點和具體方法上會有所不同,所以其績效管理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2)競爭者。企業競爭對手的戰略變化、技術優勢、產品和流程的革新、人力資源的整合等都會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經營戰略、組織結構、經營成本等,從而影響企業及其所在的供應鏈績效。如果能夠及時找出競爭者在可能的領域對供應鏈的潛在威脅,就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