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8)(2 / 3)

B2C 訂單的需求完成訂單以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定製產品通過海爾全球配送網絡送達用戶手中。目前海爾在中心城市實現8小時配送到位,區域內24小時配送到位,全國4天以內到位。

4.計算機網絡連接新經濟速度。在企業外部,海爾CRM(客戶關係管理)和BBP電子商務平台的應用架起了與全球用戶資源網、全球供應鏈資源網溝通的橋梁,實現了與用戶的零距離。目前,海爾100%的采購訂單由網上下達,使采購周期由原來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網上支付已達到總支付額的80%。

在企業內部,計算機自動控製的各種先進物流設備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還直接提升了物流過程的精細化水平,達到質量零缺陷的目的。計算機管理係統搭建了海爾集團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將電子商務平台上獲得的信息迅速轉化為企業內部信息,以信息代替庫存,達到零營運資本的目的。

海爾采用了信息集成化程度最高的SAP/LES大物流係統,成功地將運輸管理、倉庫管理和訂單管理係統高度一體化的整合,相繼為40餘家跨國公司提供物流服務。海爾集團通過SAP的成功實施,協調了其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成功地將海爾的電子商務平台擴展到包含客戶和供應商在內的整個供應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采購效率,大大降低了供應鏈的成本。在不斷完善供應鏈網絡的同時,海爾物流已經逐步從原先的企業物流邁向社會化物流,將真正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海爾‘一流三網’同步模式”對中國其他企業也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雖然海爾集團在創立世界名牌的過程中,緊緊抓住產品開發和客戶服務,取得了令國內外同行矚目的業績,但正如集團總裁張瑞敏先生在99財富上海論壇上的發言,海爾集團不僅僅是在考慮如何去做“大”,而且考慮如何做“強”,使海爾集團與世界著名大型跨國公司一樣,讓企業具備良好的素質,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海爾集團18年年均保持80%的增長速度,正是得益於海爾實施的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和率先創新企業信息化工程。

據介紹,海爾的企業全麵信息化管理是對傳統企業管理的革命,它以實施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為基礎,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為手段,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和資金流的運動,通過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和全球用戶資源,實現零庫存、零營運資本和與用戶的零距離的目標。到目前,海爾集團已成功實現了從傳統的製造企業向現代信息化企業的轉變,市場響應速度大大提高,國際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提升。對全國各大城市的用戶來說,隻需輕點鼠標,在海爾的網站上瀏覽、選購、支付,然後就可以在兩天內拿到自己需要的稱心如意的產品和零距離的全天候的星級服務。

張瑞敏說,海爾信息化最大的創新是電子商務化,包括內部流程結合的市場鏈,也包括與用戶、業務夥伴之間的供應鏈。現在海爾已過渡到市場鏈管理模式,企業內部的員工相互之間不再隻是同事和上下級關係,而是市場關係;並對原來的事業部製的組織機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形成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資金流的運動的業務流程。如美國海爾銷售公司在網上下達了1萬台冰箱的訂單,訂單在網上發布後,所有部門都可以看到,不用部門間協調開會便著手準備。采購部門會做出采購計劃,設計部門會根據需求把圖紙設計好,運輸部門會預先安排好配送資源。海爾集團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以訂單為中心的同步流程,達到了企業、用戶、分供方三贏的目標。

全球製造鏈及由此產生的供應鏈管理理論是當今國際企業管理的主要方向和重要領域。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在生產商、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客戶之間,通過實現供應鏈環節中各企業的信息溝通、數據互換和協同工作,改造和整合企業的內部和外部業務流程,從而實現整體上更為高效的生產、分銷、銷售和服務活動,通過縮短交貨周期、降低周轉庫存、縮小客戶響應時間,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