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了這一段話,便可知道諸葛亮知人的辦法是如何的詳盡切實了。其實,這不過是大體的抽象說明。他對人才的分析、善惡的鑒別,還有更詳細更具體的方法。例如他把將才分為仁將、義將、禮將、智將、信將、步將、騎將、猛將、大將等九種。分將領為十夫之將、百夫之將、千夫之將、萬夫之將、十萬夫之將、天下無敵之將六種。還有所謂五善八弊等分類。至於合乎這些標準的,好的應該怎樣因材器使,壞的要如何分別處罰,都規定得清清楚楚。
人的能力,是蘊藏在軀體之內的,沒有經過非常的試驗,很難看出這人的賢愚,所謂“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絕不像表麵的形骸,一看便分辨得出妍媸美醜。因此,社會上很多有能力的人,因為際遇不好,沒人賞識,被埋沒風塵,致一生抑鬱,沒法展其長才,真是可惜。諸葛亮對於這一點,是相當重視的。他說:“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眾下,故人君選舉,必求隱處。”所以他對於部下,隨時隨地都留心考察,生怕不知道別人的長處。史載蔣琬和龐統兩人,原來都是當縣令的,大概是因為屈居下位,不滿現狀,所以懶得做事,把縣政搞得一塌糊塗。劉備知道了,要給予嚴厲的處分,後來終因諸葛亮的說情,免了罪責。同時,諸葛亮還在劉備麵前極力稱讚他們是“社稷之器,非百裏才”,要劉備重用。結果,龐統輔佐先主,功績不小,為蜀漢最有希望的能臣。可惜隻做到治中從事,即不幸早死。蔣琬後來成了諸葛亮的繼承人,功業卓著。試想,如不是他勤於考察,一個小小縣令,縱有天大的本領,他哪裏會知道呢?
不拘一格用人才
要做到求才若渴,必定要視野開闊,廣泛察人、選人、用人。證明一個領導會用人的表現,就是他用人不拘一格,千變萬化,因人而用。反之證明一個領導不會用人的表現,就是他用人拘於一格,沒有變化,死氣沉沉。
近代詩人龔自珍雲:“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可是,如果領導用人拘於一格,老天“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有什麼用?
事實上,拘於一格,不敢大膽用人、靈活用人的領導比比皆是。他們的做法,往往使得人才無法冒尖、無法盡其所能,間接地使企業失去生機,失去競爭力。
要想避免失敗,避免企業衰退,領導必須放棄保守的觀念,大膽用人、靈活用人、不拘一格地用人。
所謂用人以膽,就是要大膽使用人才,不拘一格。
1.人才從來都是培養而成的,對他們應當放手使用,使之衝上雲霄,戰風鬥雨;
2.辦事情完全在於作用人才,而作用人才全在於衝破原有的格局;
3.用人的原則,應當從一個人壯年精力旺盛的時候就使用他。如果拘泥於資格,那麼一個人往往要到昏亂糊塗的老年才會得到重用;
4.對立下大功的人不要尋求其細小的毛病,對忠心耿耿的人不要找其細微的過錯;
5.提升的快慢,不要僅憑一個依據。如果其才能可以重用,就要不限資曆,可以越級提拔。
高明的領導者尤其要善於使用冒尖的人才或天才。有人說,“人才源於膽量”,是有一定道理的。假如大膽作用下屬,可能就會成為大才;反之,就會泯滅一個人才的出現。
世俗認為“出頭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所以一般天才的下場都很不好,但是要成就大業就必須大膽使用天才。用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是否樹立了鼓勵冒尖的良好風氣。最終脫穎而出的冒尖人才,究竟得到一個怎樣的結局,是造成一個人人爭當先進的良性競爭局麵的關鍵。具體的方法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