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二絕 以言相感(1)(2 / 3)

三國時代,曹操率軍南征,時值炎暑,再加以軍中備水已盡,附近又沒有水源,士兵多因口渴而頻生怨言。曹操見人心躁動,便心生一計,對士兵們說:“前麵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酸又甜的梅子。”士兵一聽,個個口舌生津,精神大振,奮勇直前,再也不覺得口渴了。

用人非常強調一個“情”字。領導者的話語能左右員工的思想情緒;人事管理關係著員工的前途與未來,因此,每位員工都對此極為敏感,他們會牢牢記住領導所說的每一句話。曹操這種“以言相感”的用人術,在短期內便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時間一長,員工就會有被愚弄的感覺,企業中有些主管就是這樣,心情一高興就信口開河;酒酣耳熱之時,封官加薪樣樣都來,過後就來個打死不認賬,這樣往往更容易打擊團隊的士氣。

有些領導喜歡對部屬開“空頭支票”,讓部屬一時興奮不已,這種方法在短期內的確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就長遠來看,效果並不好。一旦你的承諾無法兌現,員工就會覺得上當受騙,往後的工作偷斤減兩可想而知。

幾年前,香港一家著名的大酒店重金聘請一名新經理,這位先生滿懷壯誌的走馬上任,在與員工見麵的大會上,他大放厥詞,聲稱要在一年之內創造兩倍的效益,並信誓旦旦的表示會給員工極大的優惠:獎金、假期、出國旅遊等。員工們自然歡呼雀躍,幹勁倍增。可是半年以後,該經理許諾的事沒有一件兌現,員工們不免意興闌珊,經營狀況馬上呈直線下降。這位經理原本想用語言來激勵員工,卻因不懂得其精髓所在,結果等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由上述得知,領導者一定引此為鑒吸取教訓,切忌信口開河,辦不到的事,絕不要輕易許諾。

用激將法激勵部屬

諸葛亮是一位古今少有的政治家及軍事家,然而許多人卻不知其深諳用人之術。在今日的商業戰場中,很多領導還未洞悉諸葛亮的智慧用人之法,這確實是他們的一大損失。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在商業活動中,你可以體會到,戰爭時的激烈和殘酷。如果你不懂得兵法,不能引鑒古人的用人之術,在這種激烈現實的商場上,肯定無法顛覆傳統,獨占鼇頭。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中寫道,魏國名將張邰率兵攻打蜀國,葭萌關告急,劉備在成都急召文武百官共商退敵之計,孔明對眾人說:“葭萌關是人川要道,萬不可失。張邰是河內名將,必得請關中的張飛前去,才能擊退張邰。”一位謀士說:“張飛鎮守關中,同樣是兵家重地。隻能在帳下另選一將去對抗張邰。”

孔明笑著說:“此事非同小可,張邰非等閑之輩,除了張飛,隻怕沒有人敵得過他。”

忽然,帳下有一人大聲說道:“軍師為何輕視眾將,我等雖然沒有張飛蓋世之才,但對抗張邰卻是綽綽有餘。”大家一看,發此狂言的正是老將黃忠。

孔明故意說:“黃將軍雖然英勇,但年事已高,隻怕不敵張邰。”

黃忠一聽,皤皤白發倒豎:“我雖然年老,尚能開三石之弓,仍有千萬之力。昔日趙國大將廉頗年近七十,還能騎馬揮刀,何況我尚未滿七十歲!”說完取下大刀,揮灑自若、虎虎生風,眾人莫不齊聲喝彩。孔明便委以此任,黃忠果然擊敗張邰立下戰功。

由上述故事得知,領導用一些簡短有力的語言,刻意提出一個否定的情境激勵部屬,往往可以引發部屬不甘示弱的氣概和高昂的鬥誌,達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企業的生存之道,就是勝利、成功和賺錢,如果做不到這三點,企業將無法避免地走上解體之路。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他的生存之道就是任用賢才,掌握大局。人才猶如璞玉,善於識別和雕琢人才是聰明的領導;善於運用和調度人才的方是有智的領導。

斥罵也有技巧

大家也許很難想像,斥罵也是培養、運用人才的技巧。其實,如果你是公司的主管人員就不難發覺,有些時候確實需要運用這種方法來帶領部屬。有些部屬如果不嚴格督促,就會失去工作的熱忱,需在較嚴肅的氣氛中才能使其反省進而更努力工作。不過運用這種特殊的用人方法時,一定要慎重措辭,把握語言的輕重,才不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