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這種詢問式的表達方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領導者犯下錯誤,因為部屬如果覺得你的命令有不恰當的地方,就會及時提醒你;若你用命令的方式,許多部屬就不會有意識去發現錯誤,而錯誤出現時自然會歸罪於你,員工甚至還會在私底下幸災樂禍。
還有一種自願式的命令,使用這種技巧可以提高部屬的向心力。必須運用這種自願式命令的工作通常是沒有人願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工作。當你問“誰願意去”時,可以發現真正能為公司出力,替你分憂解危的員工,如果你硬性指派某人去做,對方肯定會牢騷滿腹,憤憤不平,碰上比較難纏的人,還會提出質疑:“那麼多人,幹嗎要我去?”,如此勢必會影響工作效能和員工的團結合作度。如果有自願承擔這項工作的員工,就不會產生這些不利的因素,對方甚至還會有一種自豪感。身為領導者,必須明白這種自願式命令法有一些弊端,一旦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時,領導者難免會陷於尷尬的境地。真正遇上這種情況,僅靠以善相感,殊途同歸的用人術是不夠的,你還要運用其他的用人法則來替自己解圍,例如用提高獎金、淡化困難度等輔助方法。
該向下屬道歉時就道歉
鬆下電器是聞名全球的電器公司,其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先生,更是有“經營之神”之譽的企業家。這美名不僅是因為他親自創辦了鬆下電器公司,還因為他是一位駕馭人才的高手。在他的有生之年裏,他的經商術和用人術廣為流傳,到目前為止,對世界的商業領導人士還有著巨大的影響。
鬆下幸之助是一位脾氣火暴的人,訓人是他最常用的方法,當時日本甚至出版了《鬆下幸之助罵人方法研究大全》的書。雖然鬆下幸之助有這種習慣,但他總是能夠適時恰當地向對方道歉,由於適時及態度誠懇,那些被斥罵的部屬不但沒有怨恨之心,反而工作更加積極。
鬆下幸之助訓人十分嚴厲,有一位叫俊藤清一的部屬由於處理公事不當,深諳老板脾氣的他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但他還是心存僥幸地自認是公司的元老,鬆下先生應該不會對他怎麼樣。
鬆下幸之助知道這件事後,直接走進俊藤清一的辦公室,俊藤清一當時正和一位親戚談論事情,鬆下幸之助走進來後,氣衝衝地對他說:“明天晚上到我辦公室來一趟。”俊藤先生的那位親戚見事態不妙,馬上出麵講和,可是盛怒之下的鬆下幸之助,並沒有消氣的跡象,隻見他突然抽出一支彎曲的鐵棒,直逼著俊藤清一說:“你把這根鐵棒弄直了才準回家。”俊藤清一一聽到這句話,直覺得自己遭到了奇恥大辱,頓時頭昏目眩,暈倒在地。見此情景,鬆下幸之助馬上叫秘書開車送俊藤清一回家,並打電話給俊藤先生的太太,囑咐她勸阻俊藤清一不要尋短見,等體力恢複後再來上班。
第二天,俊藤清一提前來到公司,沒想到剛進辦公室,鬆下幸之助就打電話來,語言非常溫和,與昨天判若兩人。鬆下幸之助在電話那頭說:“俊藤君,你的身體好點了嗎?我為昨天的舉動感到萬分抱歉,請你不要介意,你的心情還好嗎?要不要再多休息幾天?”
俊藤清一本來懷著一肚子怨氣,但聽完鬆下幸之助的這番慰問後,怨氣頃刻之間就消失了。他回想起鬆下幸之助昨日發脾氣的樣子,覺得他真是不可思議的人物。
身為企業的領導者,批評員工時不能一味仰仗權力。如果隻知道一味用頭銜壓人,無論頭銜多大,都不能使部屬心悅誠服。指責應該根據事實,就事論事,要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是依據你的職位高低。聰明的領導者不會犯下這種錯誤,他們最高明的管理技巧是善於運用既含有強製意味又深藏不露的語言,這樣的用人術才能令人折服。如果遇到部屬不接受你的意見,甚至故意和你作對,此時,若用“這是命令”等強製語言壓製對方,即使奏效,部屬的心裏也肯定不會愉快,時間一久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培養企業的團體精神和融洽的工作氣氛。懂得駕馭人才的領導者是不會這樣做的。處於這種局勢時,你要從權力的寶座中走下來,以平等的身分、友好的態度,和氣地解決問題。如果你以一種以上壓下的態度對待員工,哪怕是平時對你言聽計從的部屬,也會背地裏對你充滿怨言。碰上性情剛直的部屬則會立刻和你作對,讓你處於難堪的境地;即使性格溫順的人,也會口服心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