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二絕 以言相感(2)(3 / 3)

所以對領導者而言,在用人時,一定要把握語言的尺度,尤其在分派艱巨任務或批評部屬時,千萬要謹慎措辭。

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

一個賢明的領導者,必須有容忍部屬犯錯的雅量,因為世界上沒有人是不犯錯的。有一部美國電影,劇中的一位父親對他就讀中學的兒子說:“我希望你犯錯誤。”這句話讓人感觸良多。犯錯誤的人若能夠記取教訓,對生活的體驗及追求就會更加豐富多彩,其應變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如果一輩子兢兢業業地在規矩、原則中生活,盡量不讓自己犯錯,在害怕犯錯的心態下,便會失去創造力、想像力及麵對錯誤時的處理應變能力。

高明的領導懂得把握部屬的心理,在批評了某個職員後,總會補上一兩句安慰、鼓勵的話語,或用行動表示關心,這樣既達到了批評效果,又不挫傷部屬的尊嚴。小王在報社工作,他的總編領導非常嚴厲,對職員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同仁們卻非常尊重他。究其原因,是此領導極了解部屬的心理。比如有一次,小王負責編輯的一篇專題出現錯別字,將“部署”寫成了“布置”,那位領導批評他“影響報紙的聲譽”,並斥責他是沒有責任感的人,要扣除他的獎金,甚至當著大家的麵說:“你到底是怎麼搞的?出這樣的錯誤?”小王生平第一次被人這麼嚴厲地責罵,心裏相當不愉快,幾天下來,工作情緒相當低落。

不久,小王家裏準備整修廚房,需要一些材料,正當他為材料和載運的事宜發愁時,他的領導不知從哪裏得知這個消息,馬上告訴小王,讓他到總務科那兒去,表示他已和科長談過了,材料和運輸工具都由報社支付。此舉令小王十分感動,因為他根本沒有要求過領導,可是領導卻幫他安排好一切才告訴他。可見,聰明的領導必須要能抓緊部屬的感情,批評歸批評,關心歸關心,並不因為工作方麵曾有失誤而對部屬產生刻板的不良印象。

任何人在遭受批評之後,心理上總會難以平衡,不管自己的錯誤有多麼嚴重,批評者的位子有多高,總會認為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不僅情緒低落、垂頭喪氣,對日後的工作失去信心,短時間內總覺得提不起高昂的熱枕投入工作,而且心中難免會想:“我給領導添了這麼多麻煩,以後我不會有好日子過了。”這種心態下的部屬一定會自暴自棄。此時,領導者就要適時地講幾句關心的話來安慰他,或者用行動來表示關切。

在你批評了某位部屬的工作態度後,別忘乘機表揚一下他另外的優點,如配合度高、有正義感等,或者事後有意無意地讓他了解你,“我看他是個人才,所以才嚴格要求他”的用心。那些受批評的部屬聽了這些話後,必會深深體會到領導“愛之深,責之切”的用心,就會理解領導“恨鐵不成鋼”的苦心。日本的“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便經常在痛斥部屬後,當晚打電話到部屬家中,再給予一番鼓勵和安慰。因此,受到批評的部屬會心存感激地認為,他雖然嚴厲地批評了我,但其實是為我好。如此一來,部屬對於自身所犯的錯誤就會加以改正,而對工作會更積極,熱愛。

但是,身為領導者必須要明白一點,關心和鼓勵的內容一定不能與批評的內容相抵觸。也就是說,你所表揚和肯定的內容並沒有否定你剛才的批評,不能讓部屬覺得你是因為批評錯了而向他賠禮道歉。如此一來,批評就失去意義,這和有些父母體罰孩子以後再買玩具哄他們開心一樣。及時安撫部屬是為了鞏固批評的效果而不是為了否定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