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勢篇》中說:“擇人而任勢。”也就是說,選拔優秀人才時,要製造有利於自己的情勢,並能使人才好好地發揮潛力。身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必須具備“造勢”和“用勢”等基本技能,從而形成對自己有利的“勢”。
《孫臏兵法·箕卒》中提及:“兵之勝在於箕卒,其勇在於製,其巧在於勢。”《鷗冠子·世兵》中也說道:“兵以勢勝。”可見自古以來,用勢的思想和技巧,已被領導者所重用。
古往今來,不乏用勢藝術的精湛之例,高明的領導者都不會忽略這一項用人術。而出類拔萃的良才也會因勢而行,不會輕易錯失能證實自己才能的機會。
以勢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或用人是領導藝術中絕妙的方法之一,這種“勢”包括個人的“勢”也有周圍的勢,就個人的“勢”而言,就是用自己的“勢”展現自己的才華,而讓部屬感到一種安全和信任。
利用趨勢而造勢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諸侯並起,爭戰連年,許多享有盛名的賢士都投於各國有威望者的帳下,謀略策劃,幫助自己所擁戴的主公對抗敵方。
鬼穀子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有四個徒弟,一個是孫臏;一個是龐涓,兩人專攻兵法。另外是蘇秦、張儀,兩人專攻政治。蘇秦告別師父下山之後,以合縱之說遊說六國抗秦,後來成為身佩六國相印,名噪一時的縱橫家。
張儀命運多舛,離開鬼穀子後四處遊說,但其才華卻無人賞識,還差點被人打死,後來他聽說同門師兄蘇秦成了知名謀士,便去拜訪蘇秦,希望得到他的舉薦,謀得富貴。幾經造訪,蘇秦才答應見他,張儀興匆匆地來到蘇秦的相府,一心以為蘇秦會以禮相迎,不料左等右等都不見蘇秦身影,等他到餓得頭昏眼花時,才被蘇秦召見。
來到大堂之上,蘇秦隻是對他點點頭,連起身相迎都沒有。吃飯的時候,隻見蘇秦桌上山珍海味,而張儀麵前卻是青菜和粗飯。蘇秦還不斷地責怪張儀說:“你我同為鬼穀子先生門徒,現在你怎麼如此落魄呢?”張儀氣憤得拂袖而去,到了秦國,被秦惠王委以重任。
其實,這一切都是蘇秦的計謀。自從蘇秦成為六國聯盟的召集人後,還擔任趙國的宰相,他害怕強大的秦國破壞合縱聯盟攻打趙國,從而威脅自己的相位。他知道張儀很有才幹,如果張儀能出任秦相,他們倆人就可以實行攻守同盟,進退之間皆不失利益,兩人的榮華富貴就得以保住。
所以,當張儀困頓而求助他時,他故意用激將法羞辱張儀,逼得張儀走投無路,隻有投奔秦國。在張儀前往秦國的路上,蘇秦又派人照顧他,並送了許多金銀珠寶,並在信中寫道:“我與先生有同門之誼,豈會坐視不顧,我之所以失禮於先生,是因為天下大勢暫定,秦國雖盛,卻無人才為之驅馳,如果先生到了秦國,因勢所迫,必然興兵討伐諸侯各國,我為合縱之召集人,定要遊說六國聯手抗秦,屆時我若得勝,則地位更加鞏固;若先生得勝,秦國素知先生才學,更加不會放先生離去,攻守同盟數十年,你我均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何不可呢?”張儀知曉內情後,自斷用人之術不如蘇秦,誓言隻要蘇秦在趙國為相一日,絕不讓秦兵攻打趙。
高明的領導者不僅知勢,更要利用趨勢,並且要能發揮智慧去造勢。以勢相激駕馭人才,迫使部屬接受任務,此為以勢相激的用人之術,若你想延攬賢才,以勢相激,更見其效。隻要抓住對方思維的“勢”之所在,合理利用外勢和內勢,一定能令對方放下顧慮,一心投效。
不要讓別人影響你的“勢"
運用人才是領導者依循某種理念技巧,率領、推動部屬從事某項活動,實現領導者預定目標的手段。指揮,主要是領導者對被領導者實施的行動。隻要部屬能夠保持與領導者心態一致、行為一致、有高昂的士氣、必勝的信念、高度的積極性,當這種士氣、信念一旦形成壓倒性的氣勢,就成為領導者的最佳利器。如此,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艱巨任務都可以完成。相反地,若隻有領導者積極向上,而部屬卻像一盤散沙,就會使領導者的指揮失效,而使目標的達成困難重重,難逃失敗的命運。
現實生活中,太太們都想成為先生工作上的好幫手,但是,她們的計策往往使丈夫受到領導批評,甚至失業。
女士們總是在婚前就作著美夢,想像著如何幫助她們的白馬王子爬上總經理的寶座,她們不斷地列出一些計劃、策略,隨時隨地給丈夫建議和暗示。
領導者普遍不喜歡部屬有這樣喜歡幹涉丈夫事業的太太,因為這些女人不斷地參與丈夫的工作,積極地和丈夫的同事交往,隔三差五就到丈夫的辦公室東家長西家短。然而,結果卻出乎她們的意料,丈夫被解雇了。
例如,一家商務公司聘請了一名策劃部經理。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很器重這位先生,覺得以他的聰明才智,能夠完全勝任這個職位,因此把公司重振雄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當這位策劃部經理開始上任後,他的妻子卻一直不斷地介入、幹預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