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三絕 以勢相激(1)(2 / 3)

每天上班時,他的妻子和他一同進入辦公室,把丈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命令都記下來,然後讓秘書小姐打印成冊,她丈夫每計劃一件事情,太太就意見百出,希望丈夫能采納她的建議,讓她的丈夫工作起來束縛手腳。

辦公室的同事當然也不勝其擾,大家聯名向總經理表示不滿,一位素來表現良好的女職員在此時果斷地率先離職,其他的人也都相繼萌生去意。

這位總經理很快地知道了內情,盡管他很需要這樣的助手,但麵對越來越糟糕的辦公氣氛,他不得不有所行動。於是,這位策劃部經理在上任兩個星期後,被禮貌地請走,自然也包括他那位喜歡幹涉先生的太太。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領導者絕對不容輕忽。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領導者,麵對這種狀況不立刻果斷地下決定,一定會影響到公司的工作效率。以勢相激的用人術要求用人者必須掌握勢的程度,每種勢態都需要領導者花費時間來調整部屬的工作狀態。

挖掘下屬的潛力

每位人才都有專長和一定的弱點,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在眾人眼裏,沒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一無是處,隻是他的優點隱藏得很深,需要領導者慧眼識英雄地來發掘。

弱者是指在學曆、技能、年齡等方麵處於劣勢的人,並非是指在工作上不努力,沒有上進心的人。

每個企業都有一些資質差的員工,你千萬不要認為他們是公司的包袱。隻要把他們放在適當的職位,他們就是人才,就是財富,他們的重要性同樣無人可替。美國現今有些企業,早已拋棄“盡可能用最好的人才”的原則,轉而奉行“找一些素質較低的人才,發掘他們的潛力”的原則。

企業都會有部分的簡易工作需要職員去完成,即使現代化的企業也不例外。安排那些條件差的員工去做那些工作,他們便會全力以赴的去實行。由於他們感受到領導者的重視,所以士氣特別高昂,如此不但能節省一大筆開支,還能創造出很高的工作效率。而且,這些員工不會自命不凡,對領導者不會有反抗意識,不會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因為這些部屬都有“自知之明”。

工作中,常常會碰到人力、財力、物力嚴重不足而使工作擱置,任務難以完成,在這種困難情況下,領導者焦急憂心的心態可想而知,部屬也同樣備感壓力。如果領導者能夠依循部屬的心理狀況去用勢,積極動員、展開有效的呼籲,必能振奮部屬的士氣,達到同舟共濟的共識,進而戰勝困難,完成任務。如果領導者態度急躁,思考單向,過於自我,不顧部屬的心理狀態或超出部屬的心理承受能力去用勢,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例如,王先生已近不惑之年,由於之前就業的公司經營不善,王先生隻得另謀他職,但事與願違,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後來一家公司在眾多應征者中錄用了他。與許多人相比,王先生因一直受失業困擾,所以一旦有工作機會他便很努力地工作。雖然年齡較大,但工作起來努力、認真,雖然學曆不高,但他吃過苦,有實戰經驗,進步也快。這家公司的人事經理正因為十分了解這種道理,而優先錄用了他。後來,他果然成為這家公司的業務骨幹。一般而言,每個公司都少不了基層的人員。若企業中全由一些高學曆、高素質的精英分子組成,未必就是最優越的企業,而且這樣的人才結構,會讓管理者大傷腦筋。

任何企業都需要大批精英俊傑,任何領導者都希望自己的部屬能力超群,但一個企業的優秀人才過於飽和,會不利於公司發展。因為公司猶如家庭,分工不同,所需要的職員素質也各異,地位相稱的職位畢竟很少,一旦同一職位有兩個以上的人才擔任時,就會造成人才浪費,而且也不利於人才潛力的發揮。

因勢用人以達固勢

日本大正時代,“鍾淵紡織”名噪一時,當時的經營者武藤山治是位赫赫有名的實業家,他將數十年的經商心得整理成書,在這本《實業家寶典》書中,有一段闡述關於領導者因勢用人的道理:

“領導者應該隨時留意部屬的意誌、想法。由於部屬容易相互比較、產生抱怨,因此,領導者必須懂得用勢造勢,巧妙設計許多權宜措施,以便有效地緩解員工的不平。至於如何設下似有若無的措施,需要領導者運用技巧和策略……”

如果部屬對領導者心生不滿,就會對公司造成各方麵的影響。若抱怨的心情沒有及時獲得疏導,不僅他本人會產生怠慢的心態,同時也會把這種不滿的情緒傳染給他人,甚至使公司全體員工無心工作,為公司帶來損失。然而,冷靜的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在員工的不平情緒背後,隱藏著一些對企業經營十分有利的建議。因此,無論領導者多麼繁忙,隻要有人表示不滿時,一定要耐心傾聽,不管對方的態度如何惡劣,你要在盡可能容忍的範圍內,體察對方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