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藤先生為了聽取員工的意見,曾經想出一個相當積極的作法。他在公司各處設置意見卡,就像目前一些服務部門的意見箱一樣,這方法非常有效。另外,可以在員工之中,挑選一些有責任感的人員,負責隨時向領導者彙報員工的意見,作為員工與領導者之間的橋梁。再者,領導者不妨經常舉辦定期聚會,增加與員工接觸、溝通的機會。
著名的IBM電腦公司雖然擁有世界一流的電腦廠商之美譽,然而其在任用人才和聽取員工的意見上,依舊效法武藤的作法。
在IBM的每一間辦公室的桌子上,都有填寫意見用的便條和信封,任何人隻要想把心中的煩惱和不滿一吐為快,都可以一一記錄下來,甚至連要求給自己特別獎勵的事,也可以將請求的原因寫下來直接投入意見箱內。這種意見製度極為保密,絕不會泄漏當事人的姓名,想提意見的人不會有後顧之憂。
IBM電腦公司還獨創“打開大門”的策略。該公司總經理辦公室永遠是敞開大門的,隻要員工需要,隨時都可以和領導者進行麵對麵的交流。
鼓勵員工關心企業的整體利益、多參與企業的建設、及時將好的意見反映給領導者,是用人術中最需要多多使用的技巧。領導者透過“勢”的作用,可以發現一些優秀的人才,在及時調度人才的心態下,才會收到更大的效益。
重視和培訓人才
三星集團是韓國規模最大,獲利最多的家族型企業,是韓國家用電器、半導體、精製糖、紙張等產品的最大生產商。在世界上,三星集團也是赫赫有名的企業之一。
三星集團建立於五十年前,創始人李秉哲先生當時隻是一家雜貨貿易商,經過幾代繼承人的艱苦奮鬥,才造就成世界一流的企業。三星集團每年的銷售總額占韓國生產總值的三十分之一,而出口額占總額的四分之一。三星集團成功的原因有兩點:一是重視人才及其培訓,二是有其獨特的管理模式。
雖然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先生現已去世,但他所創立的公司信條仍然成為眾領導者仿效的金科玉律。李先生曾經說:“以企業的長遠目標來看,人才比資金重要十倍,比技術重要五倍,這是任何企業家都必須掌握的致勝法寶。”1957年,李秉哲先生提出用考試錄取領導階層幹部的製度,每當公司對三星集團的經理候選人進行最後麵試時,李秉哲先生總是親臨現場,親自把關。他十分自豪地對記者說,他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為公司挑選和培育人才上麵。
李秉哲先生善於審時度勢,深諳用人術的精髓之所在。他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任用恰當的人才,在鼓勵部屬或吸引外來人才時,經常借由巧妙的語言和縝密的邏輯打動對方。同時他又絲毫不徇私,他的長子和次子均因考試和麵試不合格而與領導職位無緣。
三星集團非常重視教育培訓,為此李秉哲先生特別創辦一處人才教育培訓所,這裏像是軍營,又像商業學校,也是領導動員和宣傳的講台。每位新員工必須在這裏通過二十四天的“同心協力”和“三星精神”的培養。學員每天早上五點五十分起床,然後到廣場集合,先唱三星公司的主題歌,然後進行踏步、操練拳擊、打靶等訓練。上午學習商業理論,晚上十點以後才是自由活動的時間。曆年來這個中心已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團隊榮譽感、忘我精神的三星人,他們在提高身體體能的同時,也提高了精神素質和專業素養。
同任何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一樣,李秉哲先生在借鑒他人的用人術和管理術後,又融合創立出自己的管理特色。有一次,李秉哲先生想分派一名員工去邊遠地方工作,一開始那名員工不願意,但經過李秉哲先生親自為他分析未來發展後,他樂意地接受了這項任務。雖然那名員工到偏遠地方難免會有一些磨難,但可以做自己熟悉的業務,有利於他今後的奮鬥。
讓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宋朝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間,曾經主持過變法運動。他一直認為朝廷用人需及時、普遍。他在給神宗皇帝的奏書中說道: “現在選擇人才已經不能再按規矩辦事。那些負責任命官職的人,也不了解對方的品德是否適宜,而是看資曆的長短;不去衡量對方的能力是否足夠,而是看他過去擔任過多少職務。擅長文學的卻讓他管理財政;熟悉財政工作的卻讓他去管理刑獄,如此要求一個人具備文武百官所具備的各種才能,在這種情況下,要造就人才當然十分困難,強求部屬做不擅長的事,能真正勝任者自然就會減少,既然勝任的人很少,那大家就會有樣學樣,最後所有的人都會無所作為。如果派一個人去掌管禮儀,他決不會因為自己是外行而憂慮,因為以前管禮儀的人也沒有學習過禮儀;掌管刑獄的人,他不會因為自己不懂刑律而戰戰兢兢,因為以前的人也沒有學過刑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