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屈勢而後成勢
藺相如,在趙國是宦官繆賢的門客,一直默默無聞。他被推舉出來,施展雄才,是與一塊天下無雙的寶玉密切相關的。
繆賢有一次花了五百兩黃金,買到了一塊光潤無瑕的寶玉。他請一位玉工雕琢,玉工看見這塊寶玉,大吃一驚,告訴他這是和氏璧。以前楚國相昭陽丟失,懷疑張儀偷盜的就是這塊寶玉。這塊寶玉,放在暗處自然有光,冬暖夏涼,能避蚊蠅,是無價之寶。
繆賢得寶玉的消息,早就有人告訴了趙惠文王。趙王向繆賢要這塊寶玉,繆賢不願意忍痛割愛。趙王很生氣,有一次乘繆賢不在家,親自帶人到他家搜出這塊寶玉帶回王宮。
繆賢回到家中,知道這件事後,嚇壞了,急急忙忙就要逃走。
藺相如一把抓住他的衣服,問:“您到哪兒去?”
繆賢說:“我打算逃到燕國。以前我和大王在邊境上見到燕王,燕王曾私下與我結好!”
相如說:“您錯了。那時您得寵於大王,趙國強燕國弱,所以燕王才想和您結好。現在您逃亡到燕國,燕國畏懼趙國,一定會把您捆起來送給趙王!您沒有大罪,不如主動向大王叩首請罪,一定會得到赦免!”
繆賢按照相如的話去做,果然平安無事,從此,藺相如受到繆賢的重視,被升為上等門客。後來,藺相如逐漸被重用,最終成了相國。
眾人同心,其力斷金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見“人和”對於事業成功的重要性。上至國家、下至企業,要想辦成一件事,都離不開“人和”。現代企業必須使公司反應更靈敏、更易與人溝通,並鼓勵員工同心協力,為越來越挑剔的顧客服務,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西門子公司最大的特點是凝聚力強。領導者能鼓舞職工的信心,並把公司的目標根植在每個職工的心中,集結每一個人的努力,將之引向整個公司所追求的最終成效。西門子公司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激發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培養員工的敬業精神,努力營造一種融洽的公司內部氛圍。西門子公司有領導與職工談心的傳統,目的在於加強思想溝通、改進領導工作、增強合作意識,讓公司的員工感受到一種“家庭式”的關懷,並由此激發員工的潛能,盡心盡力為公司做事。西門子公司1872年設立的撫恤金製度規定:定期把年利潤的一大部分提出來作為職工的紅利和雇員的獎金以及他們在困難時的救濟金。由上述製度的建立生發出來的集體精神,使西門子公司的全體成員與公司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公司領導人也公開承認,公司大部分成就的取得都是與這一措施分不開的。
公司創始人韋納·西門子臨終時告訴繼任人:“我早就認識到,隻有全體工人友好、自發地合作以完成他們的共同利益才能使不斷發展的公司保持令人滿意的發展形勢。”繼承者就是遵循他的教誨領導著公司,致力於不斷擴大公司的福利事業、製訂不同工種的勞動保護措施、職工醫療福利等政策,把公司員工的努力彙集到公司發展這一目標上,使得西門子公司步步上升,成為聞名世界的跨國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