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絕 以“利”相誘(1)(2 / 3)

心理學家將人類的需要分為幾大類:第一類是生理需要;第二類是安全需要;其他為社會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等。無論哪一種需求,都符合利益的特點。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合理的回報。因此我們可以說每名員工都希望領導能夠關心並安排自己的將來。

美國一家公司率先推出幫員工買健康保險的製度後,員工工作的積極態度明顯提高,幾個本想準備跳槽的優秀人才也因此安下心來投入工作。這一切都是因為領導使他們無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安心地投入工作。其實一個大型的企業,員工的層次不一,有些人從事體力勞動;有些人從事腦力勞動,不管何者,對他們而言,最關心的是失業以後的生活費來源、退休以後的生活保障,這些人始終害怕領導不重視他們,沒有為他們的未來打算,怕領導借故扣除獎金、退休金。這些擔憂使得他們在工作時持著觀望態度。如果是懂得用人術的領導者,一定會盡快消除員工的不安全感,以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

如何才能消除員工的不安全感?首先要創造一個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任何職場不能沒有管理製度,也不能沒有工作壓力,但是過於苛刻的管理會影響領導者與部屬的和諧關係,打擊員工的熱忱;過於鬆懈又容易造成散漫作風,讓工作效率為之降低。隻有高壓、懷柔並用才是長久之計。以員工的切身利益和立場為出發點,掌握好利益的尺度,方可使公司前途不可限量。

身為領導者的你如果曾規定過:上班時間不準串門子。但當一名部屬由於買彩票而中了大獎,欣喜之餘,四處炫耀,在這種情況下,你就不能當場嚴厲斥責他,否則有矯枉過正之嫌。又如一名員工因為孩子發高燒,為了送孩子上醫院而遲到,身為領導者雖然可以扣除員工的獎金,但不能嚴厲的指責,否則就顯得沒有人情味。

如果領導者執行公司政策時,一方麵懂得切實體貼員工,多站在員工的立場想一想,充分理解員工的苦衷;一方麵采用軍事化的管理方式,該批評時給予批評,隻要態度和藹一些,不故意傷害員工的自尊心,給犯了錯誤的員工改正的機會,如此反而容易籠絡人心,激勵員工的鬥誌。

如果你發現有些員工擔心自己的業務成績低而被炒魷魚,你可以為他們製訂一項培訓計劃,幫助他們提高業績和工作能力,增強他們工作的信心。如果有員工擔心自己曾上諫領導而怕因此影響晉升,你可以明白地告訴他,晉升是以工作的實際成績為依據的,而不是憑借領導者的好惡,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

另外,領導者還需用心創造溫馨的氣氛,使員工有一種家的感覺。領導者要能主動和部屬溝通感情,對部屬的父母、子女表示關心,必要時給予你能力所及的幫助,經常和部屬一起用餐、集會。不時開一些小玩笑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尊重員工的人格,多用一些平等的稱呼和禮貌用語。以低姿態和部屬討論技術問題,多做一些“感情投資”,如送生日蛋糕給員工,節日上門拜訪等加深親切感,這些是極佳的用人藝術。

仁義待人結其心

春秋戰國是中國曆史上—個動蕩、變革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逐漸走向封建製度。

當時各諸侯國內部權力的鬥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諸侯之間爭奪霸權的戰爭連年不斷。在這種禮樂崩壞、社會紛亂的時代,為了適應政治集團的需要,出現了“士”的階層,養士之風為之盛行,王室名門或有勢力的政治家從社會上網羅良才到自己門下,提供食宿,甚至照顧他們的家人,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為主人出謀劃策,從而幫助主人擴大政治勢力。

當時有著名的“養士四公子”,其中以孟嚐君田文最竭盡心力,以致後來的人把“孟嚐”二字作為急公好義、禮賢下士的代稱。

田文是齊國的公子,在齊國勢力極大,他有門客數千人是諸國既羨慕又懼怕的一位公子。許多賢士聽他對人才禮遇有加,都竟相自四麵八方前來投奔。有一個名叫馮諼的人很有才能,由於家境貧窮,便足蹬草鞋,穿著一身破舊的衣服來見孟嚐君。孟嚐君問他:“先生不辭辛苦來到我這裏,有何賜教嗎?”

馮諼說:“我是一個無用的人,隻是聽說你好士養客,我由於窮困潦倒,隻好來投奔您。”

孟嚐君便收留馮諼,把他安置在下等房屋住下,十幾天後,孟嚐君問同一屋子的人:“新來的馮諼每天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