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絕 以“利”相誘(1)(3 / 3)

那人回答說:“這位馮先生很窮,穿著很樸素,隨身隻帶了一把沒鞘的劍,以草繩拴在腰間,每天吃飯總要用手指彈著劍鋒唱:‘劍啊,吃飯沒有魚也沒有肉,咱們還是回家吧!’”

孟嚐君知道馮諼認為他招待不周,於是將馮諼換到二等房舍,吃飯時為他增添魚和肉。過了幾天,孟嚐君又問管理的小吏,馮諼每天在做些什麼。

那位小吏回答道:“這幾天馮諼還在彈劍唱歌,唱的是:‘劍啊,出門沒有馬車坐,咱們還是回家吧!’”,於是孟嚐君又將他換到第一等的房舍,並特別為他準備車馬以供出行之便,結果馮諼每天還是在唱:“劍啊,家有老母無人養,咱們還是回家吧!”,孟嚐君知道後,又派人送錢及食物到馮諼家裏,並托人照顧他的老母親,馮諼這才安心住下。

後來孟嚐君派馮諼至薛地幫他收賬,結果馮諼卻把收來的錢賞給農民,而且還將所有的借據燒了。孟嚐君聽後大怒,馮諼解釋說:“我雖然燒毀了那些債券,卻使先生得到了愛民的美譽,流芳千古,我為你收回的是義。”孟嚐君這才稍為釋懷。

後來齊閔王聽信流言,收回了孟嚐君的相印,將他罷黜歸薛地。平時那些高談闊論的食客聽說孟嚐君失勢,便紛紛離開,隻有馮諼留下來給孟嚐君駕車。那些昔日被馮諼免去債務的百姓聽說孟嚐君歸來,都出來迎接他,並爭獻酒食。孟嚐君此刻才知道馮諼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後來馮諼又遊說秦襄王,讓秦國前去迎接孟嚐君為相。

孟嚐君以仁義待人、以利結其心,使馮諼甘心為他奔波,最後借助馮諼之力而保住富貴及權勢。

就實際而言,在提拔人才或選用人才時,領導者一定要以仁義之心待他,以後他也必會對你有所幫助。

獎賞與鼓勵有技巧

美國一家工廠的主管傑夫說:“如果你的員工不能在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內做完分內工作,不是分配的任務過重,就是員工的能力堪議。”傑夫先生擔任主管期間,每天下班之後,都會到工廠裏繞一圈,命令那些還在崗位上忙碌的員工回家。雖然許多人都認為他這種做法欠妥當,但事實證明,在他擔任工廠主管的幾年內,工廠始終以最快的速度運轉著,產品品質極佳,數量也達到標準,工作績效也相當良好。

傑夫先生經常與員工親近,使員工覺得領導者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無形中也提醒他們,領導者希望他們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任務。領導者若想使用以利相誘的用人術,必須用精神或物質的利益去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傑夫先生的做法就是使員工精神上多一種溫暖感;工作時也多一份使命感。後來接手的主管利克斯先生卻不太讚同傑夫先生的用人之術,他認為如果員工真正想做好工作,八小時的工作時間是不夠用的。另外,一個隻想等下班時間一到拔腿就走的人,是不可能有奉獻精神的。於是他將傑夫所訂的製度大為改變。員工們必須早到晚走,上班時可先喝一杯咖啡,聊聊天;中午吃飯的時間由原來的半小時延長為一個小時;上班前半小時可以先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他認為這種用人術很“民主自由”,以這樣的管理方式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事實卻恰好相反,這種方法實行沒多久,產品的數量和品質就開始大幅滑落。

其實,傑夫先生的做法相當正確,是運用用人術中以利相誘,俯首聽命的最高手段,迫使員工創造成果和確定目標導向。每一名員工都知道必須在八小時內完成工作,因此,員工都養成積極的工作態度和有節奏的工作習慣,但利克斯卻在時間上給員工太大的彈性,工作時間長但又沒有什麼佳績的員工反而受到讚賞,這樣的用人術隻會浪費時間,使員工工作時敷衍了事。

任何職場都可能發生這種狀況,他們普遍認為工作時間長的員工就是好員工,但他們從來不關注這些員工創下的成果是好是壞。有的領導還以此為考核標準,給予他們實質上的豐厚獎勵,事實上這是在讚美員工的忙碌而不是成績。身為一個善於用人的領導者,獎勵員工的標準應該是看他們創造的效益,而不是工作時間的多寡。

在領導員工進行創造的同時,要力求避免出現“徒勞無功”的局麵。對於事半功倍的員工要特別鼓勵與支持,要用精神或實質的利益激發員工。

以利相許聚精英

1994年1月,美國《時代》雜誌公布一項評選結果,全美最出類拔萃、最有實力的10家企業中,三M公司榮登榜首,而公司的總經理則被評為最會用人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