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謀略的領導者,肯定不能夠合理地使用人才和統籌規劃,在當今科學技術、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客觀要求下,領導者必須放眼未來,深刻把握發展的趨勢,用謀略去開拓人才市場,製定具有長遠性的發展規劃,正如《大趨勢》一書中所說,在一個充滿變化的世界中,長遠謀算是成功的重要秘訣。
沒有久遠的戰略眼光,隻注重眼前的得失,走一步算一步,是無法達到成功的。每個領導者都會說:“我最大的財富就是手下的員工”,但能夠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的人卻不多見,沒有謀略的用人之術即使偶有小利,也會稍縱即逝。
權衡利害的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烽火連天,公元1940年11月14日,英國考文垂市遭到德國飛機的瘋狂轟炸,然而早在兩天前,英國已經利用新研發出的“超級機密”密碼機破解出了德國的轟炸計劃,但如果立即采取緊急措施,雖可以使考文垂市避免蒙受慘重的損失,可是這樣一來,勢必暴露“超級機密”密碼機的機密。英國首相邱吉爾忍痛未發出防空警報,隻得眼看著考文垂市在德機的轟炸中化為廢墟。果然,在此後保衛英倫三島的長期防空作戰中,密碼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所提供的情報帶來的效益遠遠大於一個考文垂市。
“兩利權其重,兩害衡其輕”這是優秀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觀念。這道理看似簡單,但要在領導工作中運用自如其實並不太容易。比如選用人才,如果因為部屬曾犯過錯誤,從而懷疑他的工作能力,而不敢委以重任,使部屬才能無法盡情發揮造成企業無形的損失,這是極不明智的舉動。
獲取最大利益,盡力減少損失,可以說是每位領導者力行的原則,然而,利與害往往是緊密相依的,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而領導者在選用賢才、製定計劃、采取行動時都該考慮到利與害,確實做到有利
我有一位友人說,他的員工中有一個優秀的社交人才,一般的對外業務,隻要有他出馬就一定能成功。可是這位仁兄卻有收回扣的毛病,並且從不向領導呈報,以致每次分配這樣的任務時,友人是又愛又恨、卻苦無對策。最近,他們要與美國公司簽訂一份合約,這是一筆金額很大的交易,按理說領導應當親自出馬,可是不巧的是,友人患了重感冒,住進醫院,為了不失信於對方,他隻得從部屬中找一個替代人選。自然,他想到了那名員工,若從業務能力上講,全公司的人沒有任何人能夠和他相比的。但他喜歡收回扣的毛病又讓他十分擔憂,萬一美國人不喜歡這樣的行為而弄砸了這項生意該如何是好。
經過反複權衡利弊之後,友人終於下定決心,讓那名員工出馬。因為就利害上而言,收取對方一點回扣,遠小於公司從這筆合約中的獲利。如果為保持公司形象而讓刻板但能力不足的人去談合約,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與其這樣,還不如讓那位善於交際的員工去辦理,把握比較大一些。果然,那位員工馬到成功,取得的效果比友人預料中的還要好,當然那名員工自然也不會忘記從對方口袋裏掏出一把美金來。
領導者要記著這樣的生活常識:白熾燈泡燒斷鎢絲時所發出的光比平常要強很多倍。如此就能夠在利與害之間迅速作出決策,而部屬的工作效率也會由於被賞識而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