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六絕 情理相依(1)(1 / 3)

以情相動,就是領導者在管理和指揮工作中,使用情感的戰略與戰術去感動部屬,使他們服從領導。以理相動,就是領導者在管理和指揮工作中,使用理智的言辭和做法,使部屬服從領導。情理相依,就是領導者在行使職權中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隻有把情和理同時運用,才能達到用人的最佳效果。

領導者必須謹記,在運用情理相依這一用人術時要把握分寸,拿捏不好就如同夫妻吵架,稍一離譜就演變成“世界大戰”,夫妻之間本為一件小事爭吵,由於雙方均不懂以理相喻之道,結果離題萬裏,例如,先生不小心打破暖壺,太太就指責先生辦事不牢,說他去年打破水瓶,前年打破過花瓶。而先生不服氣,說太太去年乘車掉了錢包,否則多置幾個暖壺都不成問題。雙方大怒,不歡而散。

用理之術,就是以理煽情,進行說服教化的藝術。此項智慧用人術是包含有精彩高深的語言藝術,又有深遂嚴密的邏輯思維,運用起來勢必事半功倍。

“上帝"和“天使”同樣重要

現今商業界流行一句話:“顧客就是上帝。”因此,領導往往為了企業或自身的利益,而會要求員工無條件的犧牲。但是,身為領導者應該明白,顧客雖然是“上帝”,員工卻是“天使”,是引導企業敬見上帝的使者,得罪了“天使”,連親近“上帝”的門路都沒有,因此兩者同樣重要!如果你想激勵員工,就要以理服人,在用人時循循善誘,並且要隨時隨地關心他們的利益,使員工樂於為你效命。

高雄市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家由美國人投資興建的大酒店以嚴格管理聞名,一名新來的女員工在遊泳池服務時,接到一位長住客戶的電話,請這位服務員去找他太太,可是這位女員工不諳英語,一時聽不清對方說的英語。客人越急著解釋,她就越聽不懂,於是那位客人把電話一掛,跑到遊泳池邊來了,氣憤得一把把女員工推到水裏。

事後,飯店的主管一方麵向客人道歉,說明未培訓好員工,要將她換下重新培訓;另一方麵又向客人指出,客人行為太危險,這樣激烈的行為無助於解決問題。經過交涉,客人主動向那位員工道歉,送給她紀念品,又繼續了長住合約。女員工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領導的尊重和保護,致使她以後工作起來就格外認真、努力。

這是一種明智的作法。無論是“上帝”還是“天使”;無論是主管,還是從事低層勞動的部屬,都是平等的,應該受到尊重。員工和客人發生衝突後,領導者要了解事件的真像,準確判斷是非。如果確實是員工的責任,當然要認真處理,先用道理說服員工,使他們心甘情願地接受處理,如果領導者在這方麵沒有才能,無法善用以理相喻、因人施法的智慧用人術時,員工即使因為懾於你的權威而接受處罰,也是口服心不服,之後的工作更是難以開展。

如果責任在客戶,就要盡最大努力維護員工的利益,即使一時迫於形勢需要假意批評員工時,也要像演雙簧一樣,使員工理解領導的處境,知道你並非在指責他。領導者必須明確肯定人的價值,尊重員工的人格是管理的基本原則。這當然並非要求領導者與客人對簿公堂,或者是當麵爭吵;而是領導者要懂得采取一種雙方都認可的方式,這樣既能使員工堅定了認真工作的態度,又給顧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領導者以員工的利益出發,保證他們仍能夠心安理得地工作,使員工有種備受尊重的感覺和安全感,這即是絕妙的智慧用人術的精髓所在。

用人要因人施法

張仲景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代名醫,被後世尊稱為“醫王”,他的千古名著《傷寒記》至今流傳不衰。

張仲景剛開始行醫時,遇到兩名風寒患者,第一位病人吃了他的發汗藥,很快就痊愈了;第二位病人吃了同樣的發汗藥,病情反而加重了。後來他才明白,第二位病人因為先前已吃過發汗的藥物,再吃他所開的發汗藥就出現了用藥過量情況而導致病情加重的現象。

這件事給領導者一個啟示:治病下藥要適時、適量、因地因人製宜,用人術也是如此,弄不清部屬錯誤的根源,無法對症下藥,於事無補。即使找到了錯誤的根源,如果用藥的“劑量”“火候”不對,照樣達不到你所希望的效果,部屬即使勉強接受你的說服,以後也會再出現問題。

古代名醫華佗,有一次他給兩個都是頭疼發燒的病人配藥,給其中一個吃瀉藥,給另一個人吃的卻是散熱的藥,旁人迷惑不解,他解釋道:“他們一個食物中毒,一個感染風寒,病症雖然相同,但是病因卻相異,所以用藥當然就不一樣。”華佗不愧為一代名醫,懂得辯證施治,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讓人體內回歸平衡。

領導者在使用人才,對部屬進行情感教育時,也應遵循對症下藥的原則,否則不僅達不到預定的效果,反而會引起新的問題。因此,一定要理清“病源”,查明“病因”再采取適當的方法,對症下藥。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一般而言,平時謹慎、踏實的員工初次犯錯,內心自然會愧疚不安,此時間接或側麵的提醒,即可以使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那些平時不拘小節,馬馬虎虎的員工發生了一點小過失時,多半不當一回事,領導者必須適時嚴厲地批評,才能使他有警惕之心;心地坦蕩的員工,不忌諱領導直截了當的公開批評,而心胸狹窄的員工,卻需要領導者單獨教育,以理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