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就是提倡因人製宜,因材施教。人心極為微妙,情感萬千,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放之情;有人喜歡“小橋流水”的青春之暖;有人喜愛“震耳發聵”的激昂之聲;有人喜愛“潤物無聲”的娓娓細談。領導者隻有因人而異,對症下藥,說理才能牽動人心,激發鬥誌。
領導者對部屬進行說理教育時,要注意話題主旨的單一性,這是說理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人們會在一定的情境中相互交流,討論問題發表意見,除非在適當而且必要的時候才拿轉換話題。一般來說,都要遵循以理相喻中的單一集中原則,也就是俗話所說:“哪壺水開就提哪壺”。
如果麵對部屬時,領導者講話東拉西扯,盡提出些不相幹的問題,就會衝淡自己說話的權威,甚至產生負麵作用,招致部屬的反感。
運用以理相喻,因人施法的智慧用人術,多數是在部屬出現失誤或分派艱難任務時所應用的技巧,而在特殊情況下也可運用這種方法,比如從別人手中挖掘人才時,也可以運用這種用人術。
以理相喻選人才
禪讓是早期傳承君位的製度,見於史籍中的禪讓,是從堯、舜、禹三皇開始的。史載堯是五帝之一的帝譽的兒子,是一個勤勞、節儉、為民做事、很受擁戴的帝王。“望之如亡,富而不驕,貴而不慢。”百姓就像葵花向陽,禾苗望露般景仰他。
堯在位時聖明賢德,死時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四年都沒有人歡慶,堯在晚年,選擇和培養繼承人的做法,更表現了其愛民如子,無私無藏的胸懷。
在其晚年時,就考慮接班人的問題,大臣們一起舉薦堯的兒子丹朱,堯不同意,因為他知道丹朱沒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品行又不好。為人驕橫暴虐,整天隻知四處遊蕩,結交惡友,四處作惡。當時天下洪水肆虐,滔滔泛濫的大水吞沒了農田房舍,丹朱卻對洪水帶給百姓的苦難置若罔聞,反而覺得乘船遊玩十分有趣。後來大禹率領人民治理洪水,丹朱還覺得行船速度不如以往,就不分晝夜派人推船,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盡管堯教訓丹朱多次,卻仍然沒有使他轉變。
在這種情況下,堯決定讓位給舜,他說:“我深知丹朱不肖,是以不能把天下交給他治理:而舜愛國愛民,隻要舜治理天下,人民就會太平幸福。如果傳位給丹朱,得利的隻有一人,而受害的卻是普天下的百姓。”
經過多次討論,大家公推舜為堯的繼承人。為了防止丹朱作亂,就把他放逐到南方丹水做諸侯,丹朱不服,於是在南方與人勾結興兵作亂,企圖進攻中原。大公無私的堯不僅沒有縱容屈服,還親自帶兵征討,最終消滅了叛軍。
堯將帝位禪讓給舜,他十分慎重不僅反複征求眾人意見,而且對舜進行長期考察,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兩位公主由於出身尊貴,平時很是驕縱,堯明之以義,服之以理,耐心說服她們,讓她們安心輔佐舜治理天下。
舜在任司徒、攝政期間,考察山川,走訪民間疾苦,整頓朝政,修訂刑律,表現出傑出的治國才能。後來舜又禪讓帝位給大禹,同樣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當今的領導者在選擇人才時要慎重考察,一旦決定了人選,就要力排眾議,以理來說服他人遵從你的決定,並將被選之人延攬到自己身邊做事,他將來才可以成才。
要留住你的員工
人才是你公司最寶貴的資源,如果你的員工跳槽,特別是骨幹精英跳槽,那將對你的公司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才的競爭會愈演愈烈。那麼,身為公司領導的你,要留住你的員工。
1.你的管理體製是否健全?
如果你公司的管理製度不健全,崗位職責不分明,工作流程不細致詳盡,甚至於獎懲不分,管理極其混亂,那麼你的員工會對公司失去信心,覺得沒有前途,做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發展,於是,抬腳走人,另謀高就。也許你會說他們跳槽就跳槽,沒什麼。但你可知道,有上麵那種想法的人,往往都是有能力的人。另外,如果你的員工帶走公司的技術資料,甚至拉走了大批客戶,那麼公司的損失可就大了。所以,無論你公司大小,你都應該有個健全的管理體製,盡可能地留住你的員工。
2.你的薪金和福利待遇如何?
人才在追求發展的時候,同時也看重薪金等福利待遇。這也是員工所關心的問題。在本地區的同一行業中,如果你的公司的薪金比其他同等規模的公司的待遇低,那可能會誘發你的員工跳槽。所以,在你公司收支允許的情況下,你不妨適當地調整一下薪金,可略高於其他公司一些。還有,你公司的各項福利保障也要健全,“三金”或“四金”一定要有,這會讓你的員工有安全保障感,會增強對公司的信賴感。那麼,你的員工們會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