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課題的立項依據及所從事的工作(2 / 2)

以上兩類論著在其研究的主要領域內,均進行了全麵係統深入的研究,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處於領先水平。但是,由於這些著作均隻是在從事本領域研究時涉及政府治理思想,因此難免有所不足。總的說來,其不足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麵:

其一,對宋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忽視了政策工具的視角。以往的研究成果往往從財政稅收、貨幣、工商業管理等專題的角度進行論述,而未從政府治理的政策工具,如管製、協調、服務等角度進行論述。

其二,在研究方法上以往的絕大多數研究成果仍停留於社會科學的傳統方法,而極少采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也鮮有利用現代先進的政府治理理論。

其三,鑒於以往研究中視角與方法的局限,對宋代一些管理思想的分析與看法,有待於重新認識與評價。

其四,宋代史料浩繁分散,尤其是一些低層次人物有價值的管理思想十分零碎,以往的研究搜集較少;除此之外,宋代管理行為、製度中所反映的管理思想也發掘不夠。有關宋代管理思想的史料發掘整理之不足是限製研究工作深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其五,絕大部分研究成果尚未把宋代管理思想與當代政府治理緊密結合進行探討。

三、特色與創新之處

該項目的創新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視角創新

政策工具(如管製、協調、服務)的研究視角能比較深層次地揭示政府治理的運作機製,對宋代管理思想做一比較全麵、係統、深入和點麵相結合的研究。本書的章、節,就是按政策工具視角的類型來編寫的。

(二)方法創新

本書除了結合史學的傳統研究方法外,更多地運用了係統論、控製論、博弈論和數學模型、公式推導等自然科學的方法,闡發分析宋代管理思想,摸索一條研究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史的新路徑。

(三)觀點創新

對於宋代的一些管理思想,學術界曆來看法不一。本書采取自然科學方法,從政策工具的視角對其進行重新評價,而且,對一些宋代管理思想進行初次闡釋,如對宋代政府治理思想管製、協調、服務三個層麵和對官吏選任監察考核作一個關鍵的歸納概括,以及從統治思想向治理思想的轉化等,是以往研究者所未提到的。

(四)研究領域創新

本書所涉及的一些專題,如宋代政府調解與勸勉思想、宋代公共事業思想等是以往很少有人研究的,本書將彌補此類空白。

(五)史料的完整性

以往研究的不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史料搜集得不夠,未能發掘出新的有價值的材料。我們將盡可能“竭澤而漁”地搜集宋代有關管理思想的史料。本書在史料搜集上的明顯特點是:不僅搜集高層人物的主流管理思想,還重視搜集一些雖是低層人物但有價值的管理思想,並注意從管理行為、製度中發掘其體現的治理思想。

(六)對當代的啟示

本書從政策工具角度著重發掘對當代有啟示意義的宋代管理思想,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府治理理論與製度提供曆史的借鑒。總結政策工具視角下的宋代管理思想的特點及對當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治理體製的借鑒意義。如宋人綜合治理人地矛盾思想對現階段我們解決人地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維護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均有重大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