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向前推不動,有時換一個方向就能把它推開。商人做生意是為了賺錢,一條路走不通就換另一條。方法隻是手段,盈利才是目的。創新就是達到目的的方法之一。
(1)從“革心”做起
常言道:革新首在“革心”,創新首先要解開心靈,不“革心”就無法創新。
首先,須知創新是有心人的傑作。創新並非指無中生有,而是有心人將知識與事物重組,將其製成有新功能的物品。
其次,不要怕變,要有“善變”之心。有變動才有進步,“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最終將被萬變所摧毀。
再者,應塑造關愛他人的溫馨環境。創新並非來自批評,批評隻會激起抗拒。人們永遠分不清“對事”還是“對人”。批評隻有礙事。一旦引起當事人的心理反抗,任何的良策都無法再激起對方的共鳴。
此外,應鼓勵大家找事做,切勿等事做,並以做小事為榮。
最後,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專業與功能的權力,而不以地位和職權作為判斷事物的依據。
創新並非無中生有,它來自“熟能生巧”。隻有務本才能嫻熟,嫻熟就可求變化進而創新。但僅僅務本仍是不夠的,還必須力行,經過無數的演練才能敲開嫻熟的竅門。到此境界,創新自然會出現。
(2)以策略思考創新
策略思考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平常心”。有時雖然形勢緊急,我們解決問題卻不能抱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態度,而應暫時把得失成敗放在一邊,這樣一來才能找出更多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缺乏“平常心”常會導致視野狹隘;有“平常心”,思慮才能周全而深遠。
策略思考強調的是創新精神與彈性的結合。策略思考的條件就是向現狀挑戰,突破當前的束縛與限製,保持彈性,以“如果……則……”的形式來探討各種解決方案。
策略思考並不要求有十全十美的對策,而隻是求得可行方案。
策略思考以追根究底的態度,從基礎“原點”考慮革新措施。
策略思考不要求麵麵俱到,隻掌握關鍵性的問題。若能培養整體性的策略思考,革新就可抓準方向,提出創新措施。但要把策略思考落實到實處,必須在觀念、態度及行動上相配合。
在觀念上,革新總是會遭受守舊者的反對。要推動革新,就要踢開這些絆腳石。
限製並非不可突破,重要的是“淩空”看問題,避免掉進“當局者迷”的陷阱。隻要肯向限製發起挑戰,創新的活力就會不斷湧現。
策略思考不是空談,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行動導向”,它要求規劃、執行、考核的配合,任何革新方案都要有前瞻性的理想與方案及行動。
唯有如此,革新才能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