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是員工們崇敬的老板,無論是創業初期還是功成名就之時。數十年來,李嘉誠一直非常關注員工的工作生活,照顧他們的切身利益。李嘉誠對待員工可謂信賴有加,為他們提供高額薪水和足夠的發展空間、晉升機會。李嘉誠的努力換來了員工的忠誠和工作的激情,有力地促進了長江集團的壯大發展。在李嘉誠心目中,是員工養活了老板,而非老板養活了員工。
北角的長江大廈是李嘉誠擁有的第一幢工業大廈,是他賴以贏得“塑膠花大王”稱號的老根據地。
他在地產與股市做得順風順水後,人們都以為他早放棄了塑膠業。一次,香江才女林燕妮準備開辦廣告公司,四處尋找辦公地點,跑到長江大廈看樓時,發現李嘉誠竟然還在生產塑膠花,不禁暗暗驚訝,且大惑不解。
眾所周知,這時的塑膠花早就過了黃金時代,根本無錢可賺。長江實業此時的盈利已十分可觀,就算塑膠花有微薄小利,對長江實業來說,增之不見多,減之不見少,並沒什麼大的關係。
盡管如此,長江實業仍在維持小額的塑膠花生產。對此,林燕妮思之再三,終於明白了李嘉誠的用心,“不外是顧念著老員工,給他們一點生計”。
為此,林燕妮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長江大廈租出後,塑膠花廠停工了。不過,老員工仍得以被安排在大廈裏幹管理事宜。對老員工,他是很念舊的。”
林燕妮的看法很有道理,李嘉誠確實很念舊,對那些幫他打過天下的老員工們感恩不盡。
一次,有人問李嘉誠為什麼還背著老員工這個包袱。李嘉誠說:“一家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輩,我們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那人讚歎道:“李先生的精神確實難能可貴,在當今香港,不少老板待員工老了便一腳踢開,你卻不同。這批員工,過去靠你的廠生活,現在廠沒有了,你仍把他們包下來。”
李嘉誠急忙解釋道:“千萬不能這麼說,老板養活員工,是舊式老板的觀點。現代企業的觀念應該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
商人皆為利來,其最終目的都是為賺錢。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廠沒有效益,關閉是必然的。都說商場是無情的,但李嘉誠卻能化無情為有情,上演了一幕幕動人的感情劇。
李嘉誠“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的觀念符合現代人的管理觀念,值得我們深思,能給我們許多啟迪。
不管在何時何地,李嘉誠都很愛護自己的下屬。在發展公司的同時,他也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想一些為員工謀福利的具體辦法。為此,他會抽出時間到基層去,與這些員工聊聊天,及時地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對公司的看法等。在“長實”係財團屬下的公司裏,職員們的待遇一般會比較高,這也是李嘉誠關心體貼員工的具體行動和表現。也正因為如此,長實的眾多員工將長實當成了自己的家,他們願意以主人翁的精神與長實同呼吸,共命運。也正因為如此,長實員工的離職率比例較低。
李嘉誠除了從大局上關心員工外,他還是一個特別細心的老板。當他的同事或職員們遇到困難時,或在生活上出問題時,他都會慷慨相助。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在這裏略舉幾個。
一次,一位退休同事的太太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療。李嘉誠知道後,立即想到了這位同事工作期間對公司做出的貢獻,並馬上想到他太太住院肯定急需用錢。於是,他馬上派人去醫院看望這位同事的太太,並送去了足夠治病的慰問金。這位同事夫婦二人對李嘉誠的重情重義萬分感激,不知如何報答他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