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種新品牌觀的誕生(1)(1 / 3)

2月1日產品等於品牌嗎?

品牌感悟

優秀的品牌建立在產品基礎之上,無一不是產品專家。但是,也有很多出色的產品並沒成長為優秀的品牌,形成富有影響力的品牌價值和聯想。因而,品牌思維不是產品思維,也不是技術思維,它有自己獨特的規律。

品牌分析

在結合遠東控股集團等企業的長期實踐基礎上,我們提出來一個全新的品牌定義——品牌是利益相關者反映的意義體驗,不僅能滿足或創造價值需求,而且能被感知和長期認同。這一定義不僅關注產品的功能需求,同時更加注重品牌價值文化認同。

我們通過微信隨機對消費者作了一個品牌聯想感知度訪問:提到了寶馬品牌,他們想到了豪華轎車,駕駛的樂趣;提到聯想品牌,他們想到了PC,國際化的聯想;提到遠東品牌,他們想到了電纜,責任和品質;提到了格力品牌,他們想到了空調,核心科技。

但是提到了華為,消費者沒有多少產品可以聯想。許多消費者想到了“冬天論”,想到了美國市場的封殺。我們曾經提示華為正在做手機,出貨量很大;而且技術能力強,屬於國際水平,是中國最大的高科技民營企業之一。麵對這些提示,很多消費者很驚訝,這與他們的購買意願和行為無關。我們進一步提示華為的口號是“不隻是500強”,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意義深刻,但卻無法產生聯想。

對於華為這樣一個轉型終端的跨國500強來說,有什麼比不能讓消費者產生聯想更為糟糕的狀況呢,現在就是如此吧!

從曆史來看,在B2B時期,華為麵向運營商推行了以客戶為主導的品牌戰略相當成功。華為品牌觀認為,品牌不是宣傳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因而,在中國頂級公司中,華為的新聞傳播最為低調。一切圍繞客戶需求,提高產品性能,組織客戶交流,全心服務運營商。華為在運營商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性價比高,質量不錯,服務到位。通過這種品牌口碑,華為在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不斷收獲大單。

但是進入B2C時期,客戶從運營商轉向消費者,產品從電信設備和服務解決方案轉向終端智能手機和終端解決方案,華為品牌觀和品牌戰略必須相應作出重大調整。

華為必須認識到,技術、產品與品牌並不完全相關。現在,產品消費時代已經進入品牌消費時代,品牌應賦予產品人格化的特征。消費者根據產品功能做出選擇的頻率正在降低,轉為更多地根據產品的象征意義做出選擇。因而,隻有那些被消費者聯想並認同的產品才能稱之為品牌,這些聯想、感知和認同感越深,品牌競爭力就越強,產品就越有競爭力。

品牌指南

品牌存在於消費者的感知、聯想和認同中。

2月2日與利益相關方同在

品牌感悟

從專注於客戶到專注於品牌的利益相關方,需要巨大的品牌魄力。同時,這也是一個區分成熟品牌的標誌。企業越大,利益相關方管理的防火牆就必須越高、越厚。利益相關方管理最大益處不是錦上添花,能給公司帶來多少利潤,而是能雪中送炭,保證危機時風險可控。

品牌分析

品牌價值以滿足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價值需求為目的,品牌價值與利益相關方同在。品牌與利益相關方的互動關係,就像一張無形大網,支撐品牌發展。

利益相關方管理是品牌發展的基石和品牌價值創造的源泉,應成為指導企業品牌管理的出發點。站在利益相關方視角下創造的品牌價值,超越了在單一視角下創造的品牌價值。

在上述認知下,為了打造堅實的品牌利益管理體係,品牌管理者應該構築起品牌利益相關方層級防火牆,並調配相關的財力、人力資源。品牌利益相關方管理係統需要一個專業團隊或者聘請外腦支持,建立起各利益群體的數據庫,專人跟蹤維護,建立針對不同危機情況下的評估係統和反應係統。

這種資源完全脫離於營銷廣告之外,很多老板認為這種投入是成本,不能帶來效益,所以在審批上毫不猶豫地砍掉。他們不知道,雖然防火牆給企業直接帶來的利潤很難測算,但是,它能讓企業和品牌規避風險。當企業越大,這種利益相關方的防火牆越高越厚,抵抗風險能力就會越強。

二十多年來,與遠東同時代創業的企業非常多,大多數民營企業倒在創業路上,但是遠東卻越做越大,重要原因在於其厚實的品牌利益管理防火牆抵禦了多種風險。

遠東控股集團全麵品牌管理下的品牌利益管理防火牆,包括品牌和諧生態的三大方麵和五個平衡要素。品牌和諧生態指“內部人際關係的和諧、外部社會關係的和諧以及自然關係的和諧”。五個平衡要素則是指“讓客戶滿意、讓員工滿意、讓股東滿意、讓政府滿意、讓社會滿意”。多年來,無論市場和政策環境如何波動,遠東始終發展穩健,品牌美譽度不斷上升,這與品牌利益相關方管理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