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萬科的傳承與挑戰
品牌感悟
改變深植於消費者心智的價值觀將會付出較大代價,品牌價值觀執行時間長短與品牌資產的高低呈正相關關係。一個好的品牌、長久的品牌,價值觀必定是持續聚集,而且長期一致。
品牌分析
巴菲特信奉價值投資理論,在他看來,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雪球定律同樣適用於品牌管理,首先要找到一個廣闊的市場,這裏有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然後持續聚集品牌價值觀,保證品牌朝著一個方向穩步前進,在不斷積累中越滾越大。
常青品牌都在滾雪球。1937年,狄克·麥當勞與兄弟邁克·麥當勞在洛杉磯東部開了一家汽車餐廳。後來,克羅克找到麥當勞兄弟,成了全美唯一特許經營代理商。他開創了麥當勞QSCV核心價值理念,即Quality(質量),Service(服務),Cleanness(衛生),Value(價值)。時至今日,麥當勞的領導者已經換了多任,但這一價值觀一直延續至今,品牌價值不斷放大。
一直以來,王石時代的萬科追求專業化和精細化,對品牌和質量的追求相當嚴苛。在王石看來,選擇萬科,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價值觀。讓建築讚美生命,王石將對生命和生活的理解,融入整個萬科管理體係及產品體係中。
2009年6月27日,上海閔行區蓮花河畔景苑樓盤高樓“脆生生”地倒下,在一片亂局中,萬科挺身而出接管該樓盤,萬科以強勢的品牌價值觀力量輕而易舉地挽回了消費者信心。在當時看來,能有這種價值觀力量的企業極為罕見。
萬科追求管理規範和公開透明,強調拿地不行賄,因而萬科的樓盤常在城市偏遠地區。但是,萬科通過過硬的質量、優秀的物業及品牌影響力,吸引了大批忠實的消費者。在王石時代,萬科形成鮮明的品牌差異化特色,品牌認知度較高。
然而,在後王石時代,由於房價猛漲,房地產公司普遍采取激進的擴張戰略,萬科的規模麵臨被超越的境地。此時,在公司發展戰略上,公司高層內部出現了分歧,王石認為質量比規模、速度更重要,萬科要有做第二的準備。然而,一部分高管認為,房地產景氣周期強勁,應該盡快拿地,實現規模進一步的擴張。
在萬科高管新舊交替下,萬科品牌出現了南轅北轍——萬科的品牌價值觀“讓建築讚美生命”沒有變化,但是經營戰略發生了悄然的變化。萬科也步入“地王”、“天價”的同質化競爭態勢,這導致了2012年以來萬科一係列質量事件,如“安信地板事件”、深圳“紙板門”、“設計門”等事件,給萬科品牌帶來較惡劣的影響。
很多萬科品牌的擁護者認為,質量事件純屬偶然,輿論在拿放大鏡看萬科。但是,偶然背後有必然。隨著品牌價值觀的移位,公司戰略的偏移,萬科雖然實現了規模的快速擴張,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無法控製產品的外包質量,品質和信譽下降,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下滑。這給萬科品牌帶來挑戰。
品牌指南
品牌價值觀需要持續集聚。
3月23日“狼性品牌”的悲哀
品牌感悟
現在很多品牌喜歡比“狼性”,言下之意要消滅對手,吃掉對方,外界稱之為“狼性品牌”。隨著經營環境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品牌不能再比“狼性”,還要比“人性”。
品牌分析
狼行天下,自華為始。20世紀90年代華為任正非提出了“狼性文化”,繼而在中國企業流行。2012年,百度CEO李彥宏發給員工的公開信中指出,百度要“呼喚狼性,淘汰小資”。在李彥宏看來,“淘汰小資就是呼喚狼性,呼喚狼性就是要胡蘿卜加大棒。要讓所有員工更明確,如果想找一個穩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地混日子,請現在就離開,否則我們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為什麼中國企業會如此推崇“狼性文化”?主要是因為它對內能提高戰鬥力和危機意識。狼是具有強烈攻擊性的動物,以結成狼群的形式來應對生存挑戰,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且殘酷無情。
在過去的野蠻生長年代,民營企業沒有資源,麵臨生存危險,所以大打“狼性”牌。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成熟,這種“狼性文化”和價值觀是否值得提倡,有待商榷。
由於長時間強調“狼性文化”,這種“狼性”被深深地印在華為品牌的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心智中,包括員工、客戶、競爭對手和政府等。糟糕的是,不管華為如何進行品牌再定位,如何進行更廣泛的營銷傳播,華為給利益相關方的品牌形象總是“土狼”、“消滅對手”、“員工自殺”、“心理極端”等負麵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