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是官的首席品牌官(3)(1 / 2)

菲力普·科特勒和馬蒂·紐梅爾分別在其著作《營銷管理》(第11版)和《品牌的鴻溝》中提出了首席品牌官的概念。不過,首席品牌官(CBO)對許多國內企業來說,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職位。實際上,CBO是品牌時代化的產物,在國外知名跨國企業中已成為一個熱門職位。

CBO是現代組織中設置的專門負責品牌戰略管理與運營的高級官員,代表CEO就企業形象、品牌以及文化進行內外部溝通。CBO不僅是傳播者和管理者,更是企業價值設計的參與者和企業品牌資產經營的責任者。按照國際慣例,CBO由企業副總裁級領導擔任,成為企業品牌管理製度建立與執行的核心人物。

首席品牌官製是全麵品牌管理理論下的一種科學品牌製度。一是,真正推動企業從戰略高度管理企業品牌,使企業不再像以前一樣,將品牌管理交由較低層次的企業品牌經理進行分散的管理。

由於首席品牌官製賦予了企業品牌管理層較高的管理地位,同時負責企業品牌建設的戰略規劃,因此避免了產品品牌經理製下難以協作的缺陷。首席品牌官可以從企業整體利益和戰略出發,對企業品牌實行統一的係統管理,使品牌管理達到整體最優狀態。

二是,使企業品牌係統成為有機整體。在這一製度下,眾多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相互支持,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彼此獨立,形成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和企業家品牌“1+1+1>;3”的整合效應。

首席品牌官製真正推進了三品共進時代的來臨。因為,在傳統的產品品牌經理製下,無人對企業品牌、企業家品牌負責。即使有一個副總裁負責統一協調,也缺乏專業性,無法落實三品共進係統。

首席品牌官製度有利於培育企業品牌和企業家品牌形象,維護統一的企業形象。一般來說,產品品牌更多地代表產品、技術等,企業品牌和企業家品牌則代表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等,屬於更高層次企業品牌理念的表達。這些品牌形象在以往的管理體係中是分散的、碎片化的,而首席品牌官製可以把他們整合糅成一體。

品牌指南

統籌管理,打造整體最優品牌。

5月17日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適合的

品牌感悟

品牌戰略是選擇品牌管理組織的決定性因素。就像談婚論嫁一樣,別人再好,也要對自己的脾氣。沒有最好的品牌組織架構模式,隻有最適合的品牌組織架構模式。

品牌分析

業主負責製、職能負責製、產品品牌經理製、類別品牌經理製、品牌管理委員會製、首席品牌官製,當品牌主看到這些紛繁複雜的組織形式後,選擇成為最大的問題,關鍵因素取決於品牌戰略。

大公司成功的品牌製度是一種借鑒和參考,但是品牌管理者應該根據自身企業的品牌願景、品牌戰略和品牌文化,選擇並設計適合自己的品牌管理組織結構和品牌製度。

2008年,吉利推行了多品牌戰略,分別推出全球鷹、帝豪和英倫三大子品牌。銷售公司成立了三個品牌營銷事業部,分別負責三大品牌的規劃與銷售,屬於多層垂直品牌管理架構。

但是隨著其他合資公司的擠壓,從2011年起,吉利等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競爭力出現下滑態勢。

2011年,吉利汽車銷量為42萬輛,同比僅增長1%,遠落後於2010年27%的高增長率,從而告別了此前三年的高增長率。同時,各品牌出現分化,2011年全球鷹和英倫品牌銷量分別下滑11%和5%,僅帝豪增長47%。

進入2012年,這種低迷態勢絲毫沒有改變。當年前5個月,吉利汽車實現銷售18.7萬輛,同比僅增長2.3%,吉利的多品牌戰略受到了車市寒流的嚴峻考驗。

看到品牌眾多,垂直管理效率提升較慢,2012年6月,吉利取消此前設立的帝豪、全球鷹和英倫汽車的三個子品牌營銷事業部,整合形成北區、中區和南區三個大區,每個大區營銷事業部直接對所控範圍地區的吉利三大品牌渠道負責。

經過調整,吉利在銷售公司總部層麵設立了帝豪品牌與市場管理部、英倫品牌與市場管理部和全球鷹品牌與市場管理部,接替此前三大品牌營銷事業部的品牌戰略規劃管理工作。原先的三個品牌事業部改為三大區域事業部,人事分工平移。

吉利集團高管認為,由銷售公司總部負責品牌戰略規劃與管理,加強了集團對三大子品牌的重視與掌控。改製後的區域營銷事業部隻負責品牌戰略和標準的執行,是吉利渠道網絡下沉、組織下沉和人員下沉的具體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