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讓無形資產大於有形資產(4)(1 / 2)

品牌感悟

品牌資產需要防火牆。品牌資產的知識產權要尋求法律保護,這樣品牌的功能才能持續發揮。在這一點上,由於品牌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意識淡薄,許多知名品牌遇到過“李鬼”,拆過招,吃過虧。

品牌分析

2013年上半年以來,蘋果不斷在全球一些國家申請注冊其智能手表“iWatch”的商標。但是在中國,'iWatch'商標已經被其他公司注冊,同時還有類似商標'iWatching'也已被注冊成功。未來蘋果iWatch進入中國時可能再次遭遇糾紛。

從iPhone到iPad,不管蘋果產品有多好,由於缺乏商標保護意識和體係,進入中國時不斷遇到商標難題。最後,蘋果都支付了昂貴的“轉讓費”,可謂“屢戰屢賠”。

2004年,漢王科技注冊了'i-phone'商標,使用範圍為固定電話。2009年7月,蘋果和漢王達成i-phone商標轉讓協議,折合人民幣2490萬元。

2010年,蘋果iPad進入中國,但中國台灣企業唯冠科技在中國擁有iPad商標,於是兩家公司陷入密集的商標糾紛。一度傳出唯冠要求轉讓費用達30億美元之巨,雙方打了一場知識產權的世紀大案。這一官司一度讓蘋果陷入商標困境。

2012年4月24日,針對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iPad商標糾紛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回應,“根據我國商標法的有關規定,目前深圳唯冠仍然是iPad商標的合法注冊人”。

付雙建同時解釋,“按我國商標法第39條規定,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轉讓注冊商標經核準後,予以公告。受讓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標專用權。根據上述規定,目前深圳唯冠仍然是iPad商標的合法注冊人。”

這表明,不管蘋果與唯冠的商標確權案誰將勝訴,都有可能出現蘋果在正式公告權利之前非法使用iPad商標的違法行為。此舉將傲慢的蘋果逼回談判桌前,甚至有媒體報道說,蘋果方麵已對iPad在中國大陸更名成本進行評估。

幸運的是,唯冠經營不善,急於出售該商標變現。最後經過多番“較量”,蘋果支付唯冠6000萬美元了事,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現在,如何解決iWatch的商標問題,蘋果大致有三種方法。第一,中國法律規定連續三年不使用的商標可以被申請撤銷,所以蘋果首先可以申請撤銷對方商標權人的商標;第二,與商標權人協商轉讓商標;第三,不得已的辦法是在中國放棄iWatch這個品牌,品牌更名。根據以往的經驗,蘋果最有可能的做法還是花大價錢購買商標權。

根本上講,最有效的辦法是提前進行全球品牌知識產權保護,注冊商標,尋求法律保護,麵臨侵權時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品牌指南

構建品牌資產保護不能一錯再錯,甚至錯上加錯。

6月23日“7X商品”的秘密

品牌感悟

品牌技術是品牌領先地位持續確立的前提。這意味著該企業能比競爭對手提供更多的功能和品質,這是品牌資產領先的關鍵。技術越先進、越獨特,品牌的壁壘就會越高。

品牌分析

技術含量和水平決定著品牌壁壘的堅固程度。通過對產品技術的持續研發創新,企業可以策略性地形成與其他競爭對手的技術壁壘區隔,建立競爭對手無法逾越的技術壁壘,從而保障品牌的差異化和不可取代性,在經濟周期中持續領先競爭對手。

可口可樂公司的技術命脈是誕生在1886年的可口可樂配方。可口可樂對外公開的主要配料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等。可口可樂引以為豪的技術秘訣是配方中占不到1%比例的神秘配料——“7X商品”。

正是“7X商品”的存在,使得可口可樂配方像謎一樣神奇,其他公司好像無法在技術層麵超越可口可樂公司。

百事可樂等競爭對手斥巨資對可口可樂配方進行分析和解密,但是一直以來,始終無法破譯配方背後的技術密碼。同時,為了保持可口可樂的技術壁壘,可口可樂公司對“7X商品”的保護也做到了極致。

“7X”信息的三個組成部分分別由三個公司高級職員保護。如果有人想查詢秘方,必須要向公司遞交申請。在得到董事會批準後,才能在有官員在場的情況下,在指定的時間內打開,堪稱頂級技術的商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