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走出去,沉下來(3)(2 / 2)

收購湯姆遜後,TCL集團在2005年、2006年連續虧損兩年,戴上了ST的帽子。2007年4月,TTE歐洲公司申請破產清算,TCL集團也是在這一年才擺脫多年連續虧損,實現扭虧。

經曆了此次國際化的坎坷,中國著名企業家李東生總結了教訓——“我們並購的時候有一樣東西沒看準——未來電視會往哪個方向走,究竟是等離子還是液晶電視,當時更多人認為是PDP等離子,那時湯姆遜有很強的DLP(背投)技術,我們認為湯姆遜的背投(DLP)更勝等離子,結果一腦門子紮下去,賠了大錢。”

在技術發展方向上的決策失誤,讓TCL吃了大虧。現在看來,這也不能全怪TCL和李東生。畢竟彩電技術升級太快,從CRT、背投、等離子、LCD、LED到現在的3D、互聯網電視,十幾年來,彩電產業的技術一口氣更新不斷,一些國際企業如索尼也未能把握技術趨勢而被趕超。這顯示未來彩電品牌國際化技術並購陷阱風險巨大。

品牌指南

把握未來技術發展趨勢,謹慎推進品牌並購。

7月18日學打“奧運麻將”

品牌感悟

“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中國企業不團結,互相拆台、打價格戰影響了中國品牌走出去。奧運模式是一個好辦法:如果中國的品牌互相支援,發揮集群效應,那麼打造中國的國際化品牌並非遙不可及。

品牌分析

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資源。

在中國企業和品牌實力尚弱的情況下,抱團走出去無疑能激活各方麵的優質資源,形成優勢互補。愛國者國際化聯盟的倡導者馮軍推行的中國品牌國際化“奧運模式”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2011年3月,愛國者董事長馮軍聯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彙源果汁董事長朱新禮、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遠東控股集團首席品牌官徐浩然和皇明太陽能集團(簡稱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等國內十餘位在各行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共同發起成立愛國者聯盟,旨在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服務平台。

品牌專家、財經評論家劉曉午作為愛國者國際化聯盟上海一周年慶典的顧問,曾與愛國者集團董事長馮軍、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科寶博洛尼董事長蔡先培、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張明新、第一財經頻道副總監李經衡等嘉賓就媒體與品牌的關係進行了演講和辯論。大家認為,當前中國品牌國際化缺乏溝通的機會,像一座座信息孤島,“聯盟抱團”可以對接到最有價值的企業資源,避開貿易壁壘,抵禦國際競爭風險,助推中國民族品牌國際化。

馮軍說,建立聯盟是參考學習奧林匹克模式,打奧運麻將。奧林匹克運動包含四場公平競爭的“比賽”,即運動員、媒體、舉辦城市和讚助商。

在奧運模式中,任何一場比賽的參與者都能享受另外三場比賽為其帶來的巨大收益。所以,在奧林匹克模式中幾乎沒有輸家,所有堅持完成比賽的參與者都是贏家。比如,發揮好的運動員奪得了獎牌,沒有名次的運動員重在參與,觀眾享受了快樂,電視收視率大增,品牌商獲得了關注,形成了良性的正循環。

中國麻將則相反,有人贏必有人輸,基本功是“盯上家、防下家、卡對家”。為了不讓別人“和牌”,寧可拆了自己的好牌,“損人不利己”。“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中國的麻將文化將這個問題反映得一覽無餘。

奧運模式正好與中國麻將相反:一方贏了,另外三方跟著贏;一方輸了,另外三方幫助他從其他方麵獲益,照樣變成贏家。中國的企業也要學打奧運麻將,以與世界共贏的理念走向國際化。

盡管愛國者聯盟開展的中國品牌走出去活動並不是產生優秀品牌的最根本動力,但是這種模式有利於改變中國品牌單打獨鬥的思維,形成品牌集群,資源共享,為創造中國優秀品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值得關注。

品牌指南

抱團走出去,實現國際化共贏。

7月22日借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