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雷聲大,雨點小。在國際化過程中,李寧產品的本地化較弱,在產品開發和營銷過程中沒有充分反映目標市場的訴求。
李寧品牌沒有深入了解歐美國家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產品設計沒有有效吸收西方文化,導致產品滯銷。如果李寧聚焦發展中國家市場推進國際化,情況會比現在更好。有報道稱,李寧在中國香港的唯一分店關閉,在西班牙的授權商破產,位於美國波特蘭的設計中心已流失一半雇員等。
最後,人事混亂,管理不清。人力資源的交流和共享困難,李寧過多過快地引入外部職業經理人。一方麵,由於這些經理人對李寧的企業文化不了解,導致整個企業文化結構衝突;另一方麵,李寧內部員工和外部職業經理人的溝通合作不順,也使李寧許多戰略和決策執行落地困難。
本來被人們寄予厚望的李寧品牌由於冒進的國際化戰略而陷入泥潭,同時國內市場又被國際品牌和三線四線品牌攻城拔寨。2012年,李寧公司發布了2012年年度業績報告,虧損額近20億元。這也是李寧上市8年來的首份業績虧損年報。同時,李寧關店1821家,進入痛苦的調整時期。
品牌指南
摸著石頭過河,才能趟過國際化這條大河。
7月24日平台國際化
品牌感悟
在中國成本優勢正在減弱的趨勢下,光有產品走出去還不夠,國際化需要新思路。一個解決之道是以整個全球資源布局為架構,在國際範圍內調配資源分配,騰籠換鳥、築巢引鳳,將產業鏈轉移到成本價格更加低廉的地區。
品牌分析
從2002年起,紅豆集團分別在美國洛杉磯和紐約以及日本東京建立了外貿公司。這些設在境外的外貿公司,成為企業的“境外據點”,開企了紅豆的國際化征程。
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僅是產品走出去、品牌走出去,還要把我們的產業鏈優勢和平台搬出去。在平台園區形成產業群,產業上下遊相配套,可以發揮中國產業鏈優勢。
在走出去的探索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零關稅優勢以及柬埔寨合作區的特殊地理位置,吸引了紅豆集團。
為什麼紅豆會選擇柬埔寨?一是柬埔寨是中國在東南亞最堅定的盟友,政局穩定;二是柬埔寨還未開發,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已經快速發展十年;三是柬埔寨的政策更為優惠;四是柬埔寨各項成本較低,如當地的工人成本約相當於中國工人成本的十分之一。
2007年,紅豆集團聯合無錫三家民營企業和一家柬埔寨企業在柬埔寨唯一的國際港口城市——西哈努克市市郊投資建設總麵積11.13平方公裏的經濟特區,實現了由“境外據點”到“境外園區”的根本性轉變。
因為西港特區是柬埔寨政府批準的最大的一個經濟特區,紅豆集團找柬埔寨政府要到了很多誘人的政策。
一方麵,柬埔寨急待擺脫貧困,其經濟水平相當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因此出台了優惠的外資政策。如企業用於投資建廠的生產設備、建材、零配件及用於生產的原材料等免征進口關稅;企業投資後根據產品種類最多可享受柬方9年的免稅期;利潤用於再投資免征所得稅;產品出口免征出口關稅;無外彙管製,外彙資金可自由出入。
另一方麵,柬埔寨屬於極不發達國家,天然享有美國、歐盟、日本等28個國家和組織給予的普惠製待遇。譬如自柬埔寨進口紡織品,美國給予較寬鬆的配額和減免征收進口關稅,歐盟不設限,加拿大給予免征進口關稅等優惠政策。
西港特區的建立為中國企業搭建了集群式投資貿易發展平台,幫助企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實現國內優勢產業的轉移。
經過幾年的建設,西港特區已成為首批通過商務部、財政部考核確認的六家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也成為首個簽訂雙邊政府協定和建立雙邊政府協調機製的合作區。截至2013年8月,西港特區已形成3平方公裏的建設規模,初步呈現國際一流工業園區的雛形,區內已入駐來自中國、日本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32家,解決當地就業人數達8000多名。
品牌指南
騰籠換鳥,築巢引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