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2)(3 / 3)

回顧曆史,蘇寧從一個小小的臨街店鋪成長為國內零售龍頭企業,順利實現過去的兩次轉型。第一次轉型是1990年,蘇寧以空調專營起家;第二次轉型是1999年,蘇寧開始進行全國連鎖。現在是第三次創業,蘇寧開始轉型為智慧型科技型企業——互聯網零售商。

盡管處於新的轉型期,但蘇寧堅持自己已經形成的有價值的文化和價值觀,並且沿著轉型方向堅持走下去。

例如,作為蘇寧企業文化之一的服務文化。“服務是蘇寧唯一的產品,服務先於消費”的理念是蘇寧對消費者的承諾,也是蘇寧創立伊始的品牌之源。由於早期的家電服務市場的需求更側重於物流和配送以及維修等因素,所以初期的蘇寧“服務文化”也更多地向這幾個要素傾斜。

隨著轉型的到來,蘇寧的服務有了新的內涵,開始向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和多元化選擇模式傾斜。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不斷豐富蘇寧產品品類,滿足消費體驗。盡管蘇寧每個階段服務側重不同,但是蘇寧對顧客的承諾“滿足客戶需求,至真至誠”一直沒變化。

品牌指南

企業文化是轉型之本。

9月15日不要“上天”,而要“落地”

品牌感悟

穀歌有穀歌的文化,百度有百度的文化,星巴克有星巴克的文化,大娘水餃也有大娘水餃的企業文化。街邊餐館、房屋中介都有自己的文化,如跳跳舞,喊喊口號等。但文化的落地生根是一個大難題。

品牌分析

不靠譜的企業文化通常是能上天,但不能落地。一種是在老板嘴裏張口就來的“口頭文化”,這種文化較為鬆散,往往每換一個老總,整個文化便要從頭再來清洗一次,基本是老總的單邊文化。

另一種是被總結過後,寫在紙上或貼在牆上的“書麵文化”,這種文化更具備體係,如標語、畫冊等。員工們在嘴上背得滾瓜爛熟,但在具體的行動裏看不到。這些不“落地”的做法是對企業文化的誤讀。

企業文化如何落地?其實,可以學學房屋中介公司接地氣的做法。很多人有一個印象,北京的房屋中介公司員工好像打了雞血一樣。雙休日不休息,中介辦公室到晚上十點還有很多員工加班。遇到小區的業主,他們會主動上去問候聊天,積累客戶資源。

跟這些中介員工聊天時,發現他們真心喜歡幹活的原因,一是激勵機製,員工實行責任底薪,有保障,同時有8%~30%的高額提成。再加上帶薪培訓、全套保險,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二是建立了快速的成長通道,隻要有業績,幹得好,就能晉升,實現更大的價值。

所以,企業文化生根首先要有機製保障,形成全體員工的心理默契。文化是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合力打造,漸成氣候,然後新人進來,受其影響。久而久之,全體員工在價值觀和文化上具備了一致的導向。

落地生根還要從上做起。企業文化的約束力不像法律法規那樣帶有強製性,約束主要來自於自律,源於老板、高管對企業文化的真心認同和執行。

聯想是一個企業文化“落地生根”的典型。聯想核心企業文化“聯想之道”是:“想清楚再承諾”、“承諾就要兌現”、“公司利益至上”、“每一年每一天我們都在進步”和“敢為天下先”五大信條。

“每個遲到的人都罰站”是聯想的一大企業文化,這樣的企業文化被堅決植入到高層辦公中。聯想內部經常流傳著創業期元老張祖祥被罰站的故事。

張祖祥有一次開會遲到了,聯想的當家人柳傳誌對他說:“你怎麼坐下了?你遲到了得罰站一分鍾。”張祖祥則馬上站了起來。隨後,會議停止了,討論聲也沒有了。直到參會人員宣布一分鍾時間到了,柳傳誌說“請坐吧”,會議才繼續。

會後,柳傳誌找到張祖祥說:“張大哥,剛剛在會上的事情你不介意吧?”張祖祥笑道:“我不介意。”柳傳誌告訴他,辦公司總該有個規矩,不管任何人,哪怕是自己開會遲到了,都要罰站一分鍾。

隻有高管對企業的規定敢於身體力行,才能讓員工信服,從而共同踐行企業文化。

品牌指南

企業文化要落地,才能生根。

9月16日文化就像洋蔥的四個圈

品牌感悟

品牌文化就像洋蔥的圈,核心是精神層麵,外邊一層是製度層麵,再往外是行為層麵,最後是物質層麵。洋蔥全身都是寶,這四個圈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