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原媒體當時的采訪全景,她很可能非常蒙圈地掉進了記者的陷阱裏。不幸的是,陷阱裏還埋了一顆“政商關係”的超級地雷,然後引發媒體輿論爆炸式討論,同時引發了品牌界專家的幾個疑問:一是“搬出去”話題符合這個企業的利益嗎?這有利於聚集和傳播企業品牌的價值觀和核心聯想嗎?二是這一議題有利於消費者多買企業的一份產品嗎?三是企業的首席品牌官和企業新聞發言人都缺失了嗎?四是公關團隊難道沒有發現這個巨大的陷阱和地雷嗎?
也許,這位企業接班人的話語是想繼續利用被逼宮的窘境,引發網友聲討企業的營商環境,從而使自己成為弱勢民營企業的代言人,最後成為網民的同情對象。但事實上,事情的效果可能恰恰適得其反。
在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這家著名民營企業的創始人還極力反對精英移民,他說:“我沒有外國國籍,也沒有外國的綠卡,今後也不會移民到國外。在國內生活得很好,我的事業也在這裏。”此言使他儼然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富豪的愛國代表,品牌責任形象大幅提升。
但可惜的是,不管有意還是無意,接班人的言論與其父輩的言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撕裂了公眾對該企業品牌價值觀和責任觀的認知,也暴露出了家族企業傳承的矛盾。企業掌門人的每一個舉動,都需要謹言慎行,否則就好似潑出去的水,導致覆水難收。可能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會引發一場輿論風暴,甚至嚴重傷及企業品牌的美譽度,影響消費者、公眾、合作夥伴和社會等各方對該企業品牌的傳統認知印象,需要反思。同時,可見“蝴蝶效應”之威力巨大。
品牌指南
謹言慎行,小心踩雷。
11月9日拒絕做“沉默的羔羊”
品牌感悟
一旦危機發生,第一個24小時非常重要。若企業發言人的信息發布不及時,小道消息或者其他損害企業聲譽的傳言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危機時刻要確保信息的時效性,遵循速度第一的原則。
品牌分析
“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已經跑遍全世界。”從危機事件發生的那一秒開始,很多對企業不利的負麵消息報道已經閃電般地占據了諸多媒體的頭版。因此,速度原則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危機公關的第一原則。
以最快的速度預防、應對危機非常必要。波特—諾維例公關公司(Porter Novelli)的調查顯示,超過65%的公眾(美國)聽到“無可奉告”這句話時,會將這句話被視為默認有罪。企業在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要拒絕做“沉默的羔羊”。
2013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集中曝光了大眾DSG的安全隱患,這一曝光使得一直以來在中國口碑不錯的大眾汽車遭遇空前的品牌危機。央視“3·15”曝光前後,大眾汽車對危機預判遲緩,反應速度較慢,應對措施不力,直接影響到終端市場。甚至連大眾中國總裁海茲曼也說,DSG問題確實讓大眾遭遇空前的市場壓力。
DSG是雙離合變速箱的簡稱,與TSI發動機一起被稱為大眾汽車的“黃金動力”總成。這一組合是被大眾寄予厚望的革新性產品,也是大眾品牌科技創新的體現,大眾汽車在中國銷售的大部分車型均搭載DSG變速箱。
由於動力的提升,產品的升級,“黃金動力”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汽車消費習慣和消費市場,使本來在中國市場占有領先地位的大眾品牌,進一步擴大了領先優勢。
但是,這款變速箱在實際運行中出現了一些故障投訴糾紛。從2009年開始,大眾就被迫在北美、歐洲地區大範圍召回搭載DSG變速箱的車型。大眾汽車台灣總代理也召回過搭載了DSG變速器的汽車。
對於中國市場,起初大眾中國一直對召回未置可否,隻是宣布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生產的6速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質保期延長至10年或16萬公裏,而這隻是軟件升級和延長質保期的補救措施。大眾中國擔憂如果在中國大規模的召回,會影響大眾品牌的技術形象,導致銷售受壓。因而一直采取拖延戰術,極力回避“召回”措辭,以淡化DSG變速箱故障。
隨著事件進一步升級,2013年央視“3·15”晚會全麵曝光,大眾中國才迫於空前的輿論壓力和市場壓力,提出徹底的解決方案:從4月2日起,在中國市場召回共計384181輛配備七速雙離合變速箱(DQ200)的車輛。
平心而論,大眾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比較成功,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處於前列,但是,DSG危機事件重創了大眾品牌,而且這一影響至今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