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人人都能成為品牌(3)(1 / 2)

“對於史蒂夫·喬布斯的逝世我真的感到非常難過,梅琳達和我在此向其家人和朋友,以及所有被他的作品所感動過的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喬布斯和我第一次見麵到現在已經有30年,我們曾當了半輩子的同事、競爭對手和朋友。

“世界上很少能看到有如史蒂夫·喬布斯這樣影響世世代代的人物,我們有幸與他一起工作,為他的瘋狂而感到欽佩,深刻悼念喬布斯。”

一直以來,喬布斯視微軟為競爭對手,對比爾·蓋茨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攻擊。但是,最後一刻,比爾·蓋茨的表態令人尊敬,甚至感動了競爭對手的粉絲,進一步提升了其個人品牌的美譽度。

但是,中國一位地產商P先生在微博中表示:“蘋果董事會應該馬上做出決定,生產1000塊錢以下的iPhone和iPad,讓更多的人用上蘋果的產品,這實際上就是對喬布斯最好的紀念。”

此語一出,頓時遭到蘋果粉絲的“板磚”。網友評論說,“P總哪天要也去世了,也請貴公司推出1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吧,十幾億人民都會紀念您。”隨後,網友紛紛轉發予以支持,一時間評論無數,這位開發商也被網友戲稱為“P一千”。

盡管在接下來的微博中,P先生作了彌補。但是網友不依不饒,在網上借題發揮,一位網友竟然設計了一種新的計量單位和新的貨幣:一個P。

P先生是中國個人品牌知名度較高的企業家,這次陷入“喬布斯門”事件,非常遺憾。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責任是個人品牌的基石。犧牲美譽度,換取知名度並不可取。單純為了吸引關注,不惜嘩眾取寵,盲目追求知名度。那麼即使出名了也是臭名,會被大家惡搞,降低美譽度。

品牌指南

“知名”誠可貴,“美譽”價更高!

12月17日大V,一個時代的離去

品牌感悟

2013年,幾個大V正在度過個人品牌的關鍵期,這可能是他們個人品牌的頂峰,也可能是中國大V時代的結束。未來,想必他們會重新評估自己的個人影響力,重新思考過去的個人品牌增長模式,並探索他們個人品牌的未來發展模式。

品牌分析

2013年9月11日,新聞聯播播出對大V潘石屹的采訪。潘石屹說,粉絲量比較高的人,應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要是特別隨意的話,造成的社會影響和危害就會比較大。

新聞聯播正在史無前例地關注報道大V們,這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和道理,以及一個趨勢——大V時代的結束。所有個人品牌的建設者應該注意到這個趨勢。

“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在個人媒體時代,傳播領域中存在廣泛的“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應”也適用於社會管理領域。細微的非正麵事件悄然發生,會導致周邊的係統環境發生變化,並產生非正麵的微弱氣流,而這種微弱氣流又會引起四周係統的氣候變化。一旦出現催化劑,將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社會係統的氣候出現巨大變化。

以2013年6月的一次股市暴跌為例,事實上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速比較平穩,外界條件也還可以。但是,一旦經濟危機預期形成,輿論和自媒體便爭相報道和轉發。

在這種環境下,理性人也變得盲從,形成“羊群效應”,形成既成現實的“危機”。這使得公眾和企業信心低落,股市大跌,並把矛盾和情緒指向宏觀調控,引發兩者的對立。

在這個過程中,經濟決策者和管理者很受傷。調控是為了經濟更持續的發展,為什麼投資者和市場反應會這麼大?投資者也很受傷,為什麼政策不給力?

問題出在哪兒?原來是互聯網輿論引導和推動下的預期的突然改變。這在以前根本難以想象。如果一旦重大公共決策受到連鎖式的輿論影響並造成誤判,輿論的管製和收縮就要到來。

從本質來說,輿論也是一種資源,體現的是話語權。現代社會,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傳播更多的反映民意的觀點和呼聲,形成一種輿論影響,推動輿論的自媒體化和平民化。

這改變了過去的嚴格管製輿論的特點,使得平民階層能夠更多地分享社會輿論所帶來的權益。如蘋果售後服務事件,正是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才推動全社會形成一種輿論潮流,對蘋果施壓,使得蘋果進行自我矯正,負起更多責任。如蘋果首次在中國召開新品發布會,也算是一種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