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若能成為下屬的保護神,為下屬撐起一片天,心無後顧之憂的下屬豈有不努力於工作、報效於領導之理呢日本管理學家橫山寧夫有一個"自發的才是最有效的"的管理理論,其主旨是:管理中過多地強調了"約束"和"壓製",管理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如果人的積極性未能充分調動起來,規矩越多,管理成本就越高。聰明的領導者懂得在尊重上下工夫,了解下屬的需要,然後滿足他們。這樣才能激起下屬對團隊以及領導本人的認同,激發起他們的自覺性,變消極為積極,達到"真正的管理就是無需管理"的高境界。
怎樣才能刺激出下屬的自覺性呢?首先就得當好下屬的保護神。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如果領導者能像一棵大樹一般,為廈屬撐起一片天,下屬們既感覺到溫馨又感受到安全,心無後顧之憂的下屬豈有不努力於工作、報效於領導之理呢要讓下屬自主自發自覺地幹好工作,就先得處處從他們的利益出發,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如果你的下屬感覺在你手下可有可元甚至朝不保夕,他們必然無法安心工作,自發的工作熱情也就無從談起了。諸葛亮激發士氣的這招,幾千年後被鬆下幸之助學習並很好地運用。
世紀50年代,日本一度出現經濟困難,不少公司已經難以支撐。為此,鬆下公司召開高層領導會議研究對策。
會上不少人提出,公司的產品賣不出去,已經沒有錢發工資了,惟一的辦法就是減員,而且至少要裁去一半員工。消息很快傳遍了公司,一時之間人心惶惶,許多人都感覺危機重重,因為經濟大蕭條時期要找一份工作實在是太難了。
當時日本的許多大公司為了開源節流,都在紛紛減員。
一時間,日本的失業率迅速增加,社會上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卻幾乎沒有一家公司招聘員工。當時,鬆下幸之助也染病在身,在醫院裏休養。商界傳出了許多謠言,說鬆下已經累得病倒了,鬆下公司對渡過難關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辦法了。鬆下公司的員工都感覺末日終於來到了,很多人無心工作,天天對自己的將來思前想後,惴惴不安。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鬆下幸之助卻傾向於一個人也不減,他說:"員工們為鬆下公司辛辛苦苦地工作了這麼多年,一有困難便拋棄他們,會讓他們感到寒心的。我們應該和他們一起共渡難關。相信我,困難一定會克服的,我們要患難與共。"就這樣,鬆下幸之助在公司麵臨危機的情況下,集合全體員工,宣布公司一個人也不減,改為半天上班製,工資按以前的水平照發不誤。消息一經宣布,員工們立刻高聲歡呼起來。同時,幾乎所有的人都發誓要全力為公司而戰。
更重要的是,這一決定穩定了軍心。公司人人上陣,全力工作,隻用了兩個月,鬆下的產品又全部推銷了出去。
有著經營之神之稱的鬆下幸之助不愧是一個牛勢領導,在"黑雲壓城城欲摧"之時,義無反顧地保護員工,其義舉所產生的能量使公司脫離了困境,重新走上了正軌。
領導除了要帶領下屬完成工作任務,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保護好下屬。確保他們工作有保障、確保工作環境的安全、舒適,力爭讓他們有好的收入,特別是當下屬受到欺負或者委屈的時候,要敢於幫下屬出氣。如此全心全意為下屬服務,下屬才會全心全意地聽從你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