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才有眼"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如何識別人才是任人惟賢的前提,也是領導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一個領導者是否能慧眼識才,直接關係到其事業的成敗。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表占據荊襄九郡,實力雄厚,並且水鏡先生、諸葛亮及龐統等奇才都有在其境內,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理應有所作為。但因其不能識才,幾名奇才得不到賞識和重用,最後紛紛投奔了別人,他自己也落得個身喪子降、基業斷送的下場。相反,劉備卻因慧眼識才,先得徐庶,後得孔明、龐統,成就了一代霸業。
聚才有力能否千方百計地吸引人才,形成一個多層次的人才團隊,這是領導者能力強弱的又一個體現。靠什麼來聚才呢?一是靠美好的共同願景。二是領導者自身的人格魅力。三是良好的待遇。
用才有道用才的最高境界是揚長避短、人盡其才、才事相宜,領導者務必要先了解和弄清楚每個人才的特長是什麼,這種特長適用做什麼,將人才的特長派上用場,使工作與人的特長對口,使人才效益最大化。
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從浙東得到"四賢",他根據他們各自術業的專攻,予以不同使用。劉基善謀,讓他留在身邊,參與軍國大事;宋濂長於寫文章,便叫他搞文化;葉琛和章溢有政治才幹,派他倆去治民撫鎮,結果朱元璋迅速得到了天下。
容才有量容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容才的雅量,才能真正做到用好人才。容才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麵:一是容人之長,就是要容得下比自己強的人。一個領導者用比自己強的人愈多,其事業成功的係數也愈大。二是容人之短。人無完人,才無全才,任何人都有缺點、短處,一個人沒有短處也就必然沒有長處,這就是識人的辯證法。優秀的領導者不僅能容人之短,還能短中見長,揚長避短地使用人才。三是要容人之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都難免犯錯誤。領導者應該有人才會犯錯誤的心裏準備,更應該有允許人才犯錯誤的雅量。
育才有方人才不是天才,都有一個成長和成熟的過程。僅僅知道發現和使用現有人才,而不知道育才的領導者也是不稱職的。人才總是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很多人才還有可挖掘的潛力、還有成長的空間,領導者要善於教育人才、鍛煉隊伍,給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提供一個增長才幹和表現才幹的機會,以促其成才。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從新手鍛煉出來的人才忠誠度更高。
領導者的工作是管理,但管理工作千頭萬緒,要管人、管事、管錢、管物……如何才能提綱挈領做好管理工作呢?那就是先管好人,因為物、財、事都是人在管理,人也要由人來管理。雍正說:"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事耳。"會識才、用才、育才,就會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幫你做事,你就會是一個很牛氣的領導,就能一邊悠然自得地釣魚一邊將工作搞得蒸蒸日上。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這一得一失之間,正是領導者事業成敗的關鍵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