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隻有通過權力才能實現自己的意誌、整合團隊資源。大權在手才能放開手腳去幹事,才能如願以償幹成事。
諸葛亮曾這樣說過:"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
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要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建立自己威信的關鍵。將帥掌握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就好像一隻猛虎,插上了雙翼一般,不僅有威勢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應變,占據主動。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權力,則不能指揮軍隊,就好象魚、龍離開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遊的自由,在浪濤中奔馳嬉戲,是不可能的。
諸葛亮的這段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了兵權對於將領的重要性,將領假如失去了兵權,任憑再具有雄韜偉略,也隻能毫無作為。領導的學問也一樣,一個領導再牛氣,沒有權力在手,想按自己的意願幹成一番事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韓非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造父、王良都是揚名天下的馭者,可如果王良抓著左邊的繩,造父抓住右邊的繩,馬跑上十裏路就要出問題,這是因為兩個人不能同時操縱一馬的緣故;田連、成竅都是揚名天下的琴手,可如果田連、成竅共彈一琴,無論如何也彈不出好曲子來,這是因為兩個人不能同時彈一張琴。同理,君主若和臣子共同擁有權力,就不能治理好國家,君主若和臣子共同擁有威勢,也不能成就功業。
因此,君主必須牢牢掌握住絕對的權力,使臣下能夠安分守己地恪守自己的職位,不得超越其權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嚴密提防重臣喧賓奪主。因為這些人一旦取得太大的勢力,君主地位便會岌岌可危。國家大權如掌握在重臣手中,朝中的百官要依賴他們安享榮華富貴,外邦的君主也要千方百計取悅他們。這樣一來,君主被重臣架空,其地位和權勢也被重臣取代,君主就變成了重臣的傀儡。
明朝完善的內閣製能夠有效地避免因皇帝突發變致使國家陷入混亂,這是其在行政管理上的優勢。但是,內閣官員隻對皇帝一人負責,加上對內閣缺乏有效的監督機製進行製約,當皇帝本人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有效行使權力的時候,內閣就能獨斷天下了。明朝後期的混亂不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任何一個團隊、群體或組織,其構成都呈現為一種金字塔形。金字塔再高再大,處在這座金字塔頂尖的,也隻能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所謂的老板、老總、老大等,這個人應該擁有絕對的權力,能憑借權力左右下屬以及團隊的行為、處境、前途和命運。反之,如果團隊的一把手沒有足夠的權威,事事掣肘,政令不通,執行不力,不僅難以開展好工作,自:身的地位也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