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領導者在決策時應該要在全麵了解情況、綜合各種意見之後,果斷地拍板定案。
古希臘的佛裏幾亞國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戰車的輪子上打了一串結。他預言:誰能打開這個結,就可以征服亞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還沒有一個人能將繩結打開。這時,亞曆山大率軍入侵小亞細亞,他來到葛第士繩結前,不加考慮便拔劍砍斷了它。後來,他果然一舉占領了比希臘大50倍的波斯帝國。
"三軍之災,起於疑慮;用兵之患,猶豫最大",果斷是能否成為牛勢領導最重要的標誌。因為在管理活動中,經常會麵對"走下一步棋"的決策,在這種關鍵時刻,領導者必須要果斷地做出自己的決定。有時事業的成敗全看領導者是否能當機立斷。
領導者在於事業的時候,應該虛懷若穀、從諫如流,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但是很多情況下,大家的想法並非一致。如果下屬意見紛紜,各執一詞,工作的進展必然會受到阻撓。為了使步驟統一,工作順利進行下去,領導者需要力排眾議,果斷決策。如果優柔寡斷,搖擺不定,必然會對工作的正常開展產生不利影響。
周朝立基之後,薑子牙想網羅天下賢才為國效力。齊國有一位賢人頗受當地人敬仰。薑太公慕名而來,誠懇地請他出山為周王管理天下,貢獻才能。沒想到,薑太公親自登門拜訪了三次都吃了閉門羹。
薑太公二話沒說,下令要把他殺掉。百姓紛紛為這位賢士求情,但薑太公始終絲毫沒有動搖。周王去求情也不管用,他便問薑子牙:"這位賢士不求富貴顯達,自己掘井而飲,耕田而食,正所謂隱居者無累於世,你為什麼還要把他殺了呢?"薑太公堅定地回答道:"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時,人人應為國家出力。
隻有兩種立場,不是擁護,就是反對,絕不容許有猶豫或中立的思想存在。如果人人都學這家夥不合作的態度,那普天之下還有什麼可用之民,可納之餉呢?所以把他殺了,目的在於殺一儆百!"果然,自此以後那些賢才再也不敢自視清高,孤芳自賞了,紛紛主動投到周王身邊,為周朝的治國大業獻計獻策。
空中客車公司的執行總裁諾爾弗加德的領導經驗有點類似於薑子牙,他說:"一旦需要身為領導的你做出選擇和取舍時,你就得變得冷酷無情……即使當我不得不解雇某個我比較看重的員工時,我也不能因為強烈的內疚而變得猶豫不決。這樣做是在向員工們顯示我的做法是正確、適宜的,我對我所做出的決定沒有絲毫反悔的意思,並且充滿信心,這樣才是一個領導的最佳選擇。"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領導者在擁有了決斷權之後,在決策時應該要在全麵了解情況、分析各種意見之後,果斷地拍板定案,這有助於提高領導的感召力、影響力,贏得下屬的讚賞與信賴。切忌優柔寡斷,左右搖擺,或者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不僅難成大事,也會遭到下屬的恥笑。
甚至有時明知道決策有所欠缺,也要斬釘截鐵,讓下屬無條件地服從,以此樹立領導者的權威。工作上的失誤今後還有機會糾正,但領導者失去了權威,就再難以推動團隊的工作了。還是那句古話說得好: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在於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