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職就得謀其政,領導者也有自己的崗位職責、工作任務,應該恪盡職守,勤於政事,認真負責地幹好工作。
洪秀全從41歲進南京城至52歲自盡,從未走出天京城門一步,既不上馬殺敵,也不過問朝政,11年間僅頒布過25篇詔書,而且~1858年是空白,5年竟然未發一詔。連他的老對手曾國藩也感到奇怪:"洪逆深居簡出,從無出令之事。"攤上這樣的領導者,太平天國哪有不失敗的道理現實中還有很多像洪秀全這樣的人,他們有了一官半職之後,精神就變得很鬆懈,很多事情都不願意親力親為了,就是自己分內之事也多交派下屬去做,自己當起了悠哉遊哉的甩手掌櫃。比如有的領導,從工作報告、會議講話到彙報材料等,不分輕重緩急、不論文章長短,從不自己動手,全由秘書代筆,他們隻是在開會講話時念念稿子而已。
現在所有的管理理論都強調"執行力"這個詞,執行力是一個組織成功的必要條件,組織的成功離不開好的執行力,當組織的戰略方向已經或基本確定,這時候執行力就變得更為關鍵。怎樣才能保證執行力呢?領導者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無疑就是一個重要因素。
士光敏夫在接管日本東芝電器公司前,東芝已不再享有"電器業搖籃"的美稱,生產每況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後,每天巡視工廠,遍訪了東芝設在日本的工廠和企業,與員工一起吃飯,閑話家常。清晨,他總比別人早到半個鍾頭,站在廠門口,向工人問好。員工受此氣氛的感染,加深了相互間的溝通,士氣大振,努力工作。不久,東芝的生產恢複正常,並有了很大發展。
麥當勞快餐店創始人雷·克羅克也是這樣,他不喜歡整天坐在辦公室裏,大部分工作時間都用在"走動管理"上,即到各公司、部門走走、看看、聽聽、問問。20世紀60年代,麥當勞麵臨著嚴重虧損的危機。克羅克發現造成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司各職能部門的經理有嚴重的官僚主義,習慣於躺在舒適的椅背上,指手畫腳,將許多寶貴時間耗費在抽煙和閑聊上。於是克羅克想出一個奇招——將所有經理的椅子靠背鋸掉。開始很多人罵克羅克是個瘋子,不久大家明白了他的一番"苦心"。他們紛紛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及時了解情況,現場解決問題。就這樣,麥當勞在各級管理者的努力工作下,終於走過了困難時期,逐漸步人良性發展的軌道,規模越來越大。
"官不勤則事廢",這是清朝嘉慶、道光年間一個在山東、湖北、貴州等地任官的李文耕的名言。李文耕雖然沒有什麼名氣,但說這話卻是真理:如果一個領導者不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幹好本職工作,他所領導下的地方或者部門必定是混亂不堪、弊病百出的。
明神宗朱翊鈞就是個典型的反麵教材,雖然他在位四十八年,但後三十年不理朝政,直接導致了1619年明朝軍隊在與努爾哈赤軍隊的薩爾滸一戰中喪師10萬,從而喪失了明軍對後金軍隊的優勢,間接導致了明代最終被清朝取代的結局,成為明朝衰亡的始作俑者。
領導者勤於政務是德政之基,善政之要,執政之魂,正如李瑞環所說:"苦幹可以出思路出辦法,苦幹可以出成績出經驗,苦幹可以戰勝困難開拓前進。"如果領導者對於工作吊兒郎當,上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又怎麼能帶出紀律嚴明、執行到位的團隊呢?在其職就得謀其政,領導者也有自己的崗位職責、工作任務,應該恪盡職守,勤於政事,認真負責地幹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