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平庸的下屬,隻有平庸的領導。牛勢領導總能善於發現、發掘和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
歐洲流傳著一個笑話,說在天堂裏英國人當警察,法國人當廚師,意大利人談情說愛,德國人來組織一切。地獄呢?就是由法國人當警察,英國人當廚師,德國人談情說愛,由意大利人來組織一切。
這個笑話的寓意是很深刻的:領導者用人得當與否,會形成天堂與地獄的天壤之別。如何用人,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關鍵的一點就是做到用人所長。任何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短處,並且這些缺點和短處幾乎是不可改變的。高明的領導者在用人時,不會盯住人才的缺點,而是發現人才的長處,讓他的某方麵特長能為團隊的事業做出貢獻。
在明代十六位皂帝中,永樂皇帝朱棣是僅次於朱元璋的最有作為的皇帝。朱棣當皇帝二十年,摸索出了"君子與小人"的一套用人經驗。有一次,他和內閣輔臣聊天時談到用人,對現任的六部大臣逐一一評價,說了一句:"某某是君子中的君子,某某是小人中的小人。"這兩個人當時一個是吏部尚書、一個是戶部尚書。用"君子中的君子"理所當然,為什麼"小人中的小人"還能得到重用呢這正是朱棣用人高明的地方:"君子中的君子"做吏部尚書,不會結黨營私,把自己的門生、親戚和朋友全部安排到重要崗位上,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為國家、朝廷選拔人才;"小人中的小人"做戶部尚書,能為了把財稅收起來不擇手段。朱棣每年的軍費開支非常大,正常的財政收入根本應付不了,除了常規的賦稅,每年還必須要有大量的額外收入來支撐軍費。所以他必須找一個會給他搞錢的"小人"。
人力資源管理中有一句名言:沒有"平庸的人",隻有"平庸的領導"。每個人總是有長處的,牛勢領導總是善於發現每個下屬的特長,並加以引導和開發,有效運用他們的長處,以便更好地為自己所用。
為什麼要用人所長?一是"術業有專攻"。任何人隻能在某一領域是人才,一旦離開他精通的領域,人才就會變成庸才;二是人的特長具有"用進廢退"的性質。特長越用越能發展,廢置一邊就會退化萎縮。不能發現或者不能使用人才的特長,不僅是最大的人才浪費,而且也是對人才的一種壓抑。
用人所長是一個很通俗易懂的道理,但為什麼很多領導者做不到呢?這恐怕與領導者的心態有關。有些領導擔心人才超過自己而不能駕馭,因此不敢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生怕被搶了風頭甚至職位。英國政治學家帕金森在《帕金森定律》一書中,針砭的就是這種官場上的通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級遞減,一流的找二流的當部屬,二流的找三流的做部屬,愚蠢的下屬多多益善,精明的人往往被拒之門外。
"能級遞減"的用人之術雖能保證下屬聽話,但遲早會斷送領導者的事業和前程。
廣告業的創始人奧格威在一次董事會上,事先在每位董事的桌前放了一個玩具娃娃並神秘地說:"這就代表你們自己,請打開看看。"當董事們打開玩具娃娃時,驚奇地發現裏麵還有一個小一號的玩具娃娃。繼續手丁’開,裏麵還有一個更小的……最後一個娃娃上放著奧格威寫的字條:"如果你永遠都隻啟用比你水平低的人,我們的公司將淪為侏儒公司;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任用比我們自己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這就是管理學中著名的奧格威法則。說的是:用人之長既是領導者的職責,也是衡量領導者管理水平、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善於發現、發掘和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這才是領導者用人藝術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