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十美的人才是沒有的。隻要一個人的長處能為我所用,其短處不會對事業產生危害,就應該大膽地使用。
某計算機公司的一位女推銷員在與客戶周旋時遊刃有餘,談笑風生,可一接觸文字工作便頭痛。她說:"每當我看見表格、文件,比如與客戶會談的報告、費用表時,我會立刻神經緊張。"針對這種情況,公司老板不是強求她去克服缺點,而是決定雇一個人來幫助她處理文字工作方麵的事宜,使她能將精力全部投入到產品推銷方麵,她的工作績效由此提高了一倍。
這個老板是聰明的。如果對這名女推銷員棄之不用,肯定是浪費了人才;如果老是強調她改正缺點,讓她陷入自己不想幹、幹不好的文字工作中,她就會被自己的劣勢折磨,進而影響到她另一特長的發揮。請一個人來協助她,隻需耗資新增銷售利潤中的一點點,不僅經濟總賬上是得遠大於失,而且還會獲得該女推銷員的感激與忠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才總難免有短處與缺陷。關於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唐代的陸贄給出答案——·隻求能人,不求完人。他是這麼說的:"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子思曾向衛王推薦過苟戀:"他的才能可以率領500輛戰車,可任命他為軍隊的統帥。如果得到這個人,就會天下無敵。"衛王卻說:"我知道他的才能可以成為統帥,但是荀戀曾經當過小吏,去老百姓家收賦稅時,吃過人家兩個雞蛋,所以這個人不能用。"子思開導衛王說:"聖明的人選用人才,就好像高明的木匠選用木材,用它可用的部分,拋開它不可用的部分。現在您處在戰國紛爭的時代,要用的是軍事將領,不能因為兩個雞蛋就不用能打仗的人才啊!"衛王如夢初醒。馬上拜謝說:"願意接受你的指教。"荀戀的故事給領導者以啟發:不能因為人才有缺點,就放棄使用他的大才幹。如果劉邦因為陳平曾經偷盜金銀、調戲嫂子就棄之不用,豈不是白白損失了一員大將魯迅曾拿書與人才做比較:"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滅,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那些明智的領導者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不僅會用人之長,還能容人之短,對人才不會求全責備。他們看重的是人的才幹,而不是缺點,不會因為人才有哪一方麵的缺陷就放棄使用。齊桓公在這點上最值得稱道。
齊桓公打算起用衛國人寧戚來管理國家。臣子們聽說了此事,覺得慎重起見,應該多了解一下有關寧戚的背景。紛紛勸齊桓公說:
"衛國距離我們齊國不算遠,可以派人去那裏打聽一下寧戚的情況,如果他果然是個有才德的人,再使用他也不算晚呀!"齊桓公聽了以後說:"你們之所以建議我派人去打聽,是因為怕寧戚有些什麼小毛病、小錯誤而對他不放心。如果僅僅因為一個人有些小毛病而舍棄他,不使用他的真正的大才能,這正是世人失去天下賢士的原因。"隨後齊桓公力排眾議,提拔重用了寧戚,讓他做了上卿。
求賢若渴是領導者責無旁貸的職責,但並不是要求一定要找到十全十美的人才。有平原便有高山,有陸地便有大海,領導者選人不能求全責備,而是應該將人才的長處短處都看得清清楚楚。隻要一個人的長處能為我所用,短處不會對事業產生危害,那麼,這個人就是人才,就要大膽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