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貴在合適。所有的事都由合適的人去做,所有的人都做相應的事,這樣就能充分挖掘人才的潛力,產生巨大的效益。
領導學中的一個課題是:是用合適的人,還是用最好的人?全球快餐業的龍頭老大麥當勞回答:"隻用最合適的人,不用最優秀的人"。聯想集團的用人觀點是:"用的人才都是適合聯想的,但並不一定都是最優秀最好的人才"。
索尼公司為了做到人才與崗位的匹配,還別出心裁地搞起了內部跳槽製度。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有一個習慣,就是與職工一起就餐、聊天,以培養員工的合作意識以及與他們的良好關係。有一次,盛田昭夫發現一位年輕職工鬱鬱寡歡,悶頭吃飯,誰也不理。他就主動坐在這位員工對麵,與他攀談。原來,這位員工一直受課長的壓製,聰明才智得不到發揮,因此心灰意冷。
這事對盛田昭夫的觸動很大。他想類似的問題在公司內部員工中恐怕不少,作為公司的領導,自己應該關心他們的苦惱,不能堵塞他們的上進之路。盛田昭夫於是產生了改革人事管理製度的想法。
不久之後,索尼公司開始每周出版一期內部小報,刊登公司各部門的"求人廣告"。員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應聘,他們的上司無權阻止。這種內部招聘製度讓很多有能力的人找到了發揮自己長處的崗位。員工隊伍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人才‘的效益發揮到了極致。
用人上一個小小的變化,就能帶來巨大的改變。通過內部的人才流動,讓人才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也讓每個崗位上有最適合的人才。
為了讓員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西門子允許優秀的員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誌向,設定自己的發展軌跡,選擇合適的崗位。對那些一時不能勝任工作的員工,西門子也不會把他們辭退,而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換一個崗位,讓他們試一試使原來不勝任的員工通過調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幹得跟別人一樣出色了。
人才並不意味著樣樣精通,他們隻是在某一方麵做得特別出色,而有的方麵的能力也很一般。比如會寫文章的人不一定會推銷;會推銷的人不一定會管理……"合適"是用人的又一個訣竅,領導者用人不能盲目追求最優秀的人才,而是應該找到最合適的人選。
齊桓公曾就大臣的任用問題請教管仲,管仲說:"在通達人情世故方麵,我比不上弦高,請您任命弦高為司法大臣吧!在對待賓客謙和有禮這方麵,我趕不上隰朋,請任命他為外交大臣吧!在開墾荒原、建設鄉鎮和種植粟米方麵,我不敢與寧武相比;在統帥三軍、不顧安危和拚死殺敵方麵,我不能跟公子成文比較;與君王麵對麵,冒死直諫,我趕不上東郭牙,治理國家必須依靠這五個人。但如果您想稱霸天下,我當仁不讓。"管仲這一番知人知己的高見,說的就是什麼人該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該由什麼人來做的問題,充分表現了他在使用人才方麵的高超智慧。而采納了管仲意見的齊桓公,因為在用人上做到了人事相宜,所以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一躍成為統帥各諸侯的霸主。
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的幸福,用人也是這個道理。能夠做到人事相宜的話,就能做到人盡其才,事盡其功。反之,人事脫節,要麼人浮於事,機構臃腫;要麼人少事多,工作斷檔。人才與崗位的不合適有兩種情況:一是大材小用,浪費人才,比如劉備讓龐統當一個縣令;一是小材大用,結果可能會更糟,比如諸葛亮讓馬謖打先鋒。
用人貴在合適,是指所有的事都由合適的人去做,讓所有的人都做相應的事,這樣就能充分挖掘人才的潛力,產生巨大的效益。人事相宜,既有利於一個團隊用好自身的人力資源,發揮人才的應有才能,推動事業的不斷發展;又有利於下屬提升工作滿意度,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員工的全麵發展。
用人之道就是量才錄用,用對了就是人才,用錯了就是蠢才。領導者要成為一個牛勢領導,首先就得是用人的高手。要對每一種工作進行精密的分析,確定這項工作的性質、業務要求、難易程度,’再按圖索驥,去找在學曆、能力、經驗、性格等方麵與此工作相適應的人才,真正做到用人所長。
唐太宗對如何用人做了精辟的論述:"明君任人,如同工匠的製木。直的可以為轅,曲的可以為輪,長的可為棟梁,短的可為拱角。
無論曲直長短,各有所用。明君用人,應該做到對智慧者取其謀,愚笨者取其力,勇敢者取其威,膽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者兼而用之。"這是唐太宗在臨終前對用人的總結性經驗,很值得今天的領導者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