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牛勢領導要做的第61件事將溫情融入管理中(1 / 1)

柔性管理是對剛性管理手段強硬、缺乏彈性的辨證否定,是剛性管理的潤滑油,能起到剛性管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孑L子在衛國做官時,有一名叫高柴的人是刑部的官吏。有一天,高柴判決了一名犯人削足之刑。後來,這人當了守城的差役。再後來,有人向衛王告密說孔子要謀反,衛王於是下令逮捕孔子一幹人等。孔子聞訊立刻逃往他國,其弟子也各自逃生。高柴怕受牽連,也欲逃出城去,卻不知門徑。這時,一差役領著他進入秘密通道,高柴才逃脫了性命。高柴正欲感謝差役的救命之恩,猛然發現,這名差役正是被自己判處削足之刑的犯人。

自己判了這名差役的重刑,但他卻不計舊日嫌隙,以德報怨,高柴為此很吃驚。看見高柴的滿臉疑惑,這個人說:"我受削足之刑,是罪有應得。但當日您判我有罪並處以削足之刑時,您眼中流露出的哀憐及臉上閃現出的悲戚之情,至今我銘記在心,不敢一日或忘。現在我救您出關,隻不過是回報您的德愛而已。"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出愛心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正是體現了中國傳統的以柔克剛的深刻智慧。在管理中,硬邦邦的剛性管理固然是基礎、是根本,但並不排除充滿仁愛、充滿溫馨的柔性管理。而且,柔性管理能起到剛性管理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作用。

南越王趙佗,原本是秦朝派到廣東、廣西管理南方的地方官。秦朝滅亡之後,他自立為王。漢高祖平定天下以後,不願再動用刀兵,對他實行了安撫政策,仍任命他管理南方,並給以賞賜。這種懷柔政策使得漢朝的南疆和偏遠的地區得以安寧。可是呂後當政時,卻將南方視為蠻夷,製定了一些民族歧視和壓製政策,最終激起了趙佗等人的反抗。漢文帝即位以後,重新恢複了漢高祖劉邦推行的安撫政策,除了給趙佗許多的賞賜以外,還給他的親屬加封官職。這一切使趙佗深受感動,自動廢除了王號,並上書請罰,發誓永遠向漢朝稱臣。

剛性管理雖然能規範下屬的行為,讓團隊管理井然有序,但自身也存在著不能克服的弊端:一是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一味的剛性管理很可能會讓下屬產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態度,相關調查的數據也證明了這點。即使下屬完全遵守企業製度,自身的潛力也隻能發揮20%~30%;二是剛性管理隻能管理下屬的行為,卻束縛不了思想;三是剛性管理存在盲區,很多工作是無法精確定性、定量、定向的,也就不能製定出操作性強的規章製度。何況,即使再完美的製度,有心要找漏洞肯定也找得到,這給下屬為自己錯誤行為的辯解提供了溫床;四是剛性管理靈活性、適應性不強,容易使整個團隊僵化,缺乏活力。

正因為剛性管理的問題多多,所以牛勢領導者無不重視柔性管理。他們認識到,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是相輔相成的。柔性管理並不排斥管理中的剛性成分,而是一種揚棄。柔性管理是對剛性管理手段強硬、缺乏彈性的辯證否定,是剛性管理的潤滑油,能起到剛性管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的長期戰亂,完成了全國統一的大業。但是,秦帝國卻僅僅存在了幾十年就傾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個史無前例的大帝國如此短命呢?關鍵在於秦統治者不施仁政收服民心,不注重柔性管理,而是重賦役、嚴刑法,以殘暴的手段壓製百姓。

鑒於秦朝的短命統治,後來的曆代統治者在奪得天下之後,都開始注意采取柔順的管理方式收服民心,以達到長久統治的目的。漢代統治者提出了王霸、德刑、文武、恩威兼施,用軟硬兩手來統治國家。硬的一手就是用強大的國家實力,使管理秩序有條不紊;軟的一手則是用仁德政治廣攬民心。這是古代統治者在曆史的歲月中,總結出的經驗和統治藝術。

《易經》上說"剛柔相推,崇德廣業"。古代帝王這種管理藝術值得現在的領導者參考。在管理中,既要強調剛性管理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大力加強柔性管理,使下屬工作既規範又敬業,使團隊運行既有序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