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奉獻社會:創新的價值實現(2 / 3)

2.環境責任

愛護資源、保護環境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核心內容。企業與自然的關係,本質上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協調,才能最終有利於人類的發展,否則人類將走向毀滅。我國當前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環境問題相當突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隻考慮利潤,而不考慮環境代價,大量耗費資源和排出有害物質汙染環境,造成對環境的危害。因此,在新形勢下,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樹立新的行為準則,不能隻重視自己的利益,更應該考慮相關利害關係人及全社會的綜合利益,以不損害環境、符合公平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為行為準則,控製自己對環境的無限製索取和破壞的行為,謀求社會發展的最大利益。

3.誠信責任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最重要的主體,必須樹立起正確的經營理念,大力塑造企業的誠信精神,培育企業的誠信文化。誠信是企業解決問題、承擔責任和獲得發展的基礎和保證。當今,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產品的競爭,更是信譽的競爭,是經營道德的競爭。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企業的信譽已變成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是企業發展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誠信對企業的發展而言,是一筆精神財富,更是一種無形資產,它使企業的價值得到有效提升。

(三)以創新實現社會責任

前麵已經提到,國際社會在20世紀末已經製定了企業社會責任的SA8000標準。國際社會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通過製定標準加以確立,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國的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隻有通過不斷的創新實踐,才能適應這一國際認證標準,重新確立自己的經營策略,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為此,企業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麵:

1.建立和完善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要改善生產環境和勞動條件,在生產過程中確保員工的健康、安全和其他勞動保護;要增強企業的產品質量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提高技術水平,通過技術創新,開發資源節約型產品、稀有資源替代產品、汙染治理型產品等等,為保護環境做出貢獻。

2.轉變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

要以透明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企業運作的綜合效果,使企業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要應對國際SA8000認證,關鍵在於企業全麵提高綜合競爭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加強環境保護、勞動和職業安全管理,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綜合能力上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3.重視企業管理理論的建設

要認真組織好對社會責任管理的理論研究,在理論上設定社會責任管理的範圍;當前的企業治理結構理論問題研究應關注社會責任管理的組織架構體係,從製度上保證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

4.重視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

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主體是員工,因此企業為了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就要重視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首先要培養員工的責任意識,責任是一種對行為主體外在的約束和規範,通過培養員工的責任感,就是要把外在的約束轉化為員工內心的自覺意識,使員工在生產經營中自覺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其次是培養員工的敬業精神,沒有廣大員工的兢兢業業,企業也難以履行其社會責任;最後是培養員工的誠信意識,對企業而言,誠實守信不僅是其得以延續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其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企業應該把誠信作為一種精神、理念去追求,用這種精神和理念來引導和規範員工的行為,才能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四)拜耳的社會責任管理

總部位於德國的拜耳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跨國企業,具有140多年的曆史,其核心業務為醫藥保健、營養以及高科技材料。在2004年《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拜耳以323億美元排名第129位。當今,經濟、生態和社會責任已成為拜耳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拜耳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員工均遵循這樣的理念:“就公司目標而言,全麵的環保,最大限度的安全、高質量的產品、最佳工作效率都是同樣重要的因素。”拜耳的目標是通過三大支柱創造可持續的公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