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善於假設:如果小豬會爬樹(2 / 3)

在許多人的眼中,1磅銅就是1磅銅。然而,這位猶太人董事長卻把1磅銅的價格賣到了幾十倍、幾千倍,甚至上萬倍的價錢。這很令人深思,也給人以啟發。

1磅銅能賣多少錢?回答確實是很不確定的。因為同樣是銅,然而被做成不同的產品時,其出售價格就會完全不同。如果1磅銅隻是作為原材料來賣,那麼它隻能是銅的價錢;如果把它做成門把手來賣,它就是門把手的價錢;如果把它做成銅鼓來賣,它就是樂器的價錢;如果把它做成鍾表的簧片,它就是鍾表配件的價錢;如果把它做成小自由女神像,那它就是旅遊紀念品的價錢……因此,1磅銅最後能賣多少錢完全是由人的智慧來決定的。這種智慧其實就是人的創新思維。在別人眼中的廢物,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卻把它變成了美元,其智慧不也在於他的創新思維麼?

然而,在我們的企業經營中,不少企業的經營思維仍然停留“1磅銅隻賣1磅銅”的思維定勢上。比如,絲綢製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不菲,而我們的企業卻隻能出售繅絲初級產品。由於缺乏深加工的技術和能力,導致一些高檔絲綢原料是我們出口的,而其高檔成衣卻要我們花大價錢進口。又如,許多農產品購銷企業,從農民手中把農產品收購上來後,幾乎沒有做任何深加工就賣出去,扣除儲藏成本和運輸成本,剩下的利潤微乎其微。為此,不少糧食企業都在抱怨國家的補貼不足,認為糧食順價銷售是不可能的。再比如,一些企業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從事生產經營,對礦產進行掠奪性開采,給地方資源和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得不償失。所有這些,都沒有跳出“1磅銅就是1磅銅”的認識誤區。

當然,把一種產品從低附加值產品提升為高附加值產品是企業善於經營的表現。但是,要把1磅銅製成門把手出售或製成瑞士表的簧片出售,都是要有相應的技術條件的。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生產門把手或瑞士表簧片的技術條件,那麼1磅銅也隻能以銅塊的價錢出售。因此,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支持。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一些企業總是滿足於利用現有的技術生產經營幾十年不變的產品。創新是產品的生命,也是企業的生命。如果企業產品不創新就不能占領更大的市場,就不能用高附加值的產品代替低附加值的產品。1磅銅能賣多少錢?美國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這很令我們深思。企業隻有善於發現商機,比別的企業看得更遠,捕捉到的信息更多,行動得更快,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發財致富的故事,實際上我們很多人都能做到。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在於許多人能做得到卻不能想到。

《青年文摘》2006年第10期上刊登過一篇題為《賺錢的智慧隻需一點點》的文章。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年輕人決定憑自己的智慧賺錢,就跟著人家一起來到山上,開山賣石頭。當別人把石塊砸成石子運到路邊,賣給建房的人時,他卻直接把石頭賣給了杭州的花鳥商人。因為他覺得這裏的石頭總是奇形怪狀,賣重量不如賣造型。就這樣,這位年輕人很快就富裕起來。3年後,他成為村子裏第一個蓋起漂亮瓦房的人。後來,不許開山,隻許種樹,村裏變成了果園。漫山遍野的鴨梨招徠八方客商,鄉親們把堆積如山的鴨梨整車地運往北京、上海,然後再發往韓國和日本。就在村上的人為鴨梨帶來的小康日子感到心滿意足時,他卻賣掉果樹,開始種柳。因為他發現,來這兒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隻愁買不到盛梨子的筐。5年後,他成了村子裏第一個在城裏買房的人。再後來,一條鐵路從這兒貫穿南北,小村更加開放搞活了。就在鄉親們開始集資辦廠的時候,年輕人又在他的地頭砌了一道3米高百米長的牆。這道牆麵朝鐵路,背依翠翠(柳),兩旁是一望無際的萬畝梨園。坐車經過這兒的人,在欣賞盛開的梨花時,會突然看到四個大字:可口可樂。那道牆的廣告每年給他帶來了4萬元的額外收入。20世紀90年代末,日本某著名公司的老板來華考察。在他坐火車經過那個小山莊的時候,聽到關於這個年輕人的故事,馬上被該年輕人的智慧所震驚,當即下車尋找此人。當找到這個年輕人時,他卻在自己的店門口與對門的店主吵架。因為他店裏的一套西服標價800元的時候,同樣的西服對門標價750元;他標價750元的時候,對門就標價700元。一月下來,這位農民僅賣出8套西裝,而對門卻賣出800套。那位主管一看到這種情形,頓時失望不已。而當弄清真相之後,又驚喜萬分,當即決定以年薪百萬聘請他。原來,對麵那家店也是他的。

這個故事也深刻告訴人們:財富是靠智慧創造的。一個人的發展是如此,一個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隻有堅持不斷創新,才能獲得發展先機、贏得競爭優勢。所不同的是,一個人的發展主要靠個人潛能的開發,而企業的發展更需要靠集體智慧的開發。所以,企業要進行創新文化建設,就要激發每個員工的創造性思維,用集體的智慧進行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不斷開拓目標市場,不斷創造發展機會,不斷拓展盈利空間。

(三)難道小豬不會爬樹

按照日常生活的邏輯,小豬肯定是不會爬樹的。因為小豬根本就沒有小貓那種爬樹的本領。但是,為什麼我們總在常識的範圍內思考問題呢?如果我們不是讓小豬像貓一樣爬到樹上去,而是把樹砍下來,把小豬放到樹上去,它就可以在樹上爬了嗎?或者,用於爬樹的小豬並不是一頭真實的活生生的豬,而是一頭電腦模擬出來的豬,那棵樹也不是活生生的樹,而是電腦模擬的樹,作為一種有趣的動漫設計,那小豬不就可以爬樹了嗎?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鴨》之所以風靡全世界並為其帶來滾滾鈔票,其最大的商業賣點不就是豐富的想像力嗎?

創新的本質就在於把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創新思維的特點也在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商界廣泛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有個鞋商到一個島上考察鞋子市場,他看到島上的居民祖祖輩輩有赤腳的傳統習俗,便失望地走了。不久,又有一個鞋商到了該島上,當他得知島上居民沒有穿鞋子的習慣後喜出望外,認為大有挖掘開拓的潛力。果然,經過努力,他大獲成功,賺了個盆滿缽滿。

在信息化的社會裏,就沒有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當你抱怨生意難做時,也許有人正在因點鈔票而累得氣喘噓噓。這裏的差別就在於,你也許總是按照日常思維的邏輯來思考問題,把各種不可能的判斷給否定了;他也許不按照日常思維的邏輯來思考問題,而是從新的角度把那些看起來不可能的設想變成可能了。

沃爾瑪是全球最大的連鎖店,在全球擁有3000多家連鎖店。《財富》雜誌評出的2002年美國500強企業的排行榜上,它以2198.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將埃克森一美孚石油公司拉下馬,登上了第一把交椅。這是美國曆史上服務業公司第一次成為《財富》500強的龍頭老大。

翻開沃爾瑪的發展曆史可知,它是由美國的零售業奇才薩姆·沃爾頓創立的。沃爾頓龐大的事業始於美國中南部阿肯色州的新港。1945年,他和妻子海倫用2.5萬美元在那裏買下了一家不景氣的本·富蘭克林加盟雜貨店。5年後,這家雜貨店成為阿肯色州最好的加盟店,也是附近幾個州最大的雜貨行。不料這第一次的成功卻因薩姆·沃爾頓在房子租約中的疏忽而未能維持多久,但卻展示了他在零售業方麵非凡的才能。1950年,薩姆·沃爾頓在美國阿肯色州班頓威爾鎮開辦了當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廉價商店。1962年,沃爾瑪公司開辦了第一家連鎖商店,1970年建立起第一家配送中心,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經過40年的艱苦奮鬥,薩姆·沃爾頓以其獨特的發展戰略以及出色的組織、激勵機製,終於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零售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