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行顛覆式創新
一粒麥子有三種命運:一是磨成麵,被人們消費掉,實現其自身價值;二是作為種子,播種後結出新的麥粒,創造出新的價值;三是由於保管不善,發黴變質,喪失其價值。這就是說,成功收獲到的麥子,如果保管好、使用好,它就會為人類創造出價值;如果管理得不好,就會失去其價值甚至會帶來負價值。
一個成功的企業,也有三種發展可能:一是創新發展,取得更大的成功;二是維持現狀,得過且過;三是麵臨淘汰,難以為繼。正所謂“創業容易,守業難”。月盈則虧,物極必反。且看古往今來人世滄桑,人生栽大筋鬥一般少在成功之前,而多在成功之後。在企業發展的漫漫征途上,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意識到這樣一個痛苦的事實:任何公司,無論規模多大、多有名氣,或有多大的市場份額,都不能依賴過去成功的經驗生存。
1997年9月18日,日本超市巨頭八百伴公司宣布破產,這是戰後日本流通領域最大的一起企業破產案。八百伴公司創業於1930年,總部設在日本靜岡縣沼津市,屬於八百伴集團,是一家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骨幹食品超市。許多人都知道《阿信的故事》這部日本電視連續劇。劇中的女主人公阿信,就是現實生活中創立八百伴的和田良平的夫人和田勝。《阿信的故事》所描寫的就是和田勝一生創業的奮鬥過程。直到1993年和田勝去世,人們還一直在傳說著有關她一生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故事。八百伴風風雨雨60年從欣欣向榮到入不敷出,令人感到震驚和惋惜,其教訓也發人深思。
被稱為企業發展奇跡的八百伴集團從1996年開始陷入困境後,曾試圖通過更換招牌來改變困境,它將集團的標誌由“地球”圖案改為“八”字圖案,既取八字的吉祥之意,又有象征雙手合什、知遇感恩之義,並表明八百伴是“世界市民企業集團”,以“服務世界”為宗旨。但是,更換招牌後,八百伴不僅沒有扭虧為盈,反而風波迭起。導致八百伴破產的主要原因是其決策失誤。在日本的零售業領域取得相當成功之後,八百伴便開始迅速向海外擴張,在大量開設分店的同時,還大舉進軍地產、房產和金融業。結果貪大不化,使得整個八百伴集團的經營風險日益加大,企業內部的種種危機不斷出現,最終導致了破產。
2000年11月8日,韓國第二大汽車生產企業大宇汽車公司也因資不抵債和經營不善宣告破產。相當一部分熟悉世界汽車行業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一家當年在世界汽車市場叱吒風雲、占盡先機的企業,為何說破產就破產了呢?因為大宇曾創造了世界車壇的一個速成神話,從成立到崛起為汽車業界的巨無霸之一,僅用了不到20年時間,這給最為強調民族自尊的韓國人帶來過無限的自豪和榮耀。但也許超速發展的背後是單薄的根基,今天,大宇這座“摩天大樓”的轟然倒塌,又是那麼地令人措手不及。
其實,大宇集團“全線潰敗”的原因非常簡單:固守成功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大宇集團在其炙手可熱、風光無限的時候,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居安思危,而是心安理得地躺在昔日的輝煌與成就之上,自我陶醉,不思進取,把企業的發展完全寄希望於固有的成功。到頭來,隻好落得個破產散夥的結局。
韓國經濟界人士認為,大宇集團破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是過度擴張。韓國的大企業集團是20世紀60年代在政府的扶植下發展起來的,在韓國的經濟騰飛過程中功不可沒。然而,這也滋生了所謂“大馬不死”的心理。無限製地、盲目地進行“章魚足式”的擴張成了韓國企業推崇的一種發展模式,而大宇正是這種模式的積極推行者。1993年大宇在海外的企業隻有150多家,而到1999年年底增至600多家,“等於每3天增加一個企業”。1997年年底韓國發生金融危機後,其他企業集團都開始收縮,但大宇仍然我行我素。
其二是盲目自信。1999年年初韓國政府提出“五大企業集團進行自律結構調整”方針後,其他集團都把結構調整的重點放在改善財務結構方麵,努力減輕債務負擔。大宇卻繼續大量發行債券,進行“借貸式經營”,結果貽誤了結構調整的時機,債務危機在2000年7月底浮出水麵。
其三是調整不當。可以說,大宇提出的一項勞資雙方缺乏溝通諒解的方案,也是所謂“迄今最為嚴厲的改革方案”直接導致了它的“熄火”。10月31日,大宇提出將54個營業單位縮減為39個,裁減職員3500人,預計節省費用近5000億韓元。雖然韓國政界、經濟主管部門及銀行界對此方案較為滿意,但大宇的工會部門以前任社長已定下5年雇傭保證為由堅決反對大幅裁員,從而直接導致了大宇集團的迅速崩潰。
這種在某一領域稍有成就之後,就不顧企業自身資源狀況,急於實施大規模的擴張戰略,或跨行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或跨地區鋪攤設點,結果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導致企業失敗的案例,不僅國外企業有,國內企業也有。
鄭州百文1996年4月1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以債優股的形象上市,這個以經銷家電聞名的企業在巔峰時期曾經達到年銷售收入76.78億元,淨利潤81.29萬元。春風得意的董事會曾經把鄭州百文比做一個高速旋轉的發動機。它控製40多個全國性的家電網絡,每個網絡可帶動50個以上的大中型批發網點,其強大的營銷能力曾使四川長虹一度攻克廣東省這個雲集著它最多也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市場。鄭州百文一年銷售的長虹彩電占長虹總銷量的1/3,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廠家1年的產量。但是,公司在向外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建管同步”,1998年出現5億元的巨額虧損。2000年,其債權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對鄭州百文實施破產清算,申請的債權共計人民幣14億元,總負債22.28億元,資不抵債。
一個企業的持續成功,需要有新的競爭優勢,更需要有敢於自我否定的不斷創新。分析國外幾十年保持興旺而沒有垮台的企業,不難發現它們都有保持優勢的共同特點:
其一,不斷創新而不墨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