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企業與經理人(3 / 3)

“創造出一個真正的整體”這一任務,還要求經理人在其每一行動中同時注意到作為整體的企業的成就和成果,以及為取得綜合成就而必需的各種不同的活動。把經理人比作樂隊指揮是非常恰當的。一個樂隊指揮始終必須既注意聽整個樂隊的演奏,又注意聽其單個樂器(如雙簧管)的演奏。同樣的,一個經理人必須始終既考慮到企業的全麵績效,又考慮到單項職能(如市場研究活動)的績效。通過提高整個企業的績效,他為市場研究創造了新的領域和挑戰;而通過改進市場研究的績效,他又能提高整個企業的績效。經理人必須同時提出兩個相互連帶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企業哪一方麵的績效需要改進,而為此又要求有些什麼活動?第二個問題是,企業的各項活動能有些什麼改進,而這些活動又能使企業的績效有些什麼提高?

第二項特殊任務是在其每一項決定和行動中協調近期的和長期的要求。他如果犧牲了上述要求中的任意一項,就會使企業受到危害。這就是說,他必須既注意近處,又看到遠處;這真需要一點雜技表演的功夫。或者,換一個比喻,他既不能抱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又不能“把未來的一百年都安排好”。如果他不注意未來的一百天,那他就不會有未來的一百年;甚至不可能有未來的五年。所做的一切必須既有利於當前,又有利於根本的長期目標和原則。他即使不能把這兩個方麵協調起來,至少也必須使之取得平衡。他必須計算一下為了當前利益而在長期利益方麵所做出的犧牲,以及為了長期利益而在當前利益方麵所做出的犧牲。他必須使這兩方麵的犧牲盡可能地小。而且他必須盡可能快地彌補這些犧牲。他生活與活動於當前和未來的兩度時間之中,並要對整個企業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績效負責。

絕大多數經理人員把他們絕大部分的時間用於一些不是“管理”的事情上。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為我們列舉了以下“非管理”工作:

·一個銷售經理在作統計分析或安撫一位重要的顧客;

·一個工長在修理工具或填寫一張生產報表;

·一個製造經理在設計一種新的廠房布局或試驗新材料;

·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在擬訂一筆銀行貸款的細節或談判一筆大合同,或者花幾個小時主持一次祝賀一位服務多年的職工的晚餐會。

由於這些“非管理”工作占用了經理人太多的時間,因此經理人沒有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從而沒有圓滿地完成自己的特殊任務,成為一個業績平平的經理人。關於如何區分管理工作和非管理工作,本書接下來關於管理的介紹,會讓經理人掌握係統地分析各項工作的思路。

第4節企業的資源與經理人的工作本質

經理人在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中,要合理地使用企業的各項資源,判斷這一合理性的標準就是效率。這就是經理人工作的本質要求。

經理人可運用的企業資源主要是人(Man)、機器(Machine)、原材料(Material)、金錢(Money)、方法(Method),因其英文的第一個字母都是M,故簡稱為5M。

·人力資源(Man)。企業內員工的數量、年齡、學曆、技能熟練程度、士氣、溝通協調能力、組織結構等,影響著近期的工作業績,也代表著企業長期的發展潛力。

·機器(Machine)。指企業機器設備的數量、先進程度、於工作的匹配程度以及獨特的製造能力或方法。

·原材料(Material)。低成本且穩定可靠的原材料來源,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轉。

·金錢(Money)。金錢保證了企業的支付能力,相對充裕的金錢資源使企業有能力購買原材料和機器設備,也使企業有能力雇用和留住人才。

·方法(Method)。這是企業的無形資源,如專利權、企業文化、員工忠誠度、品牌、組織能力、分銷能力、決策能力、商業感覺等。

有人說健康是“1”,其他如名利、金錢、權勢等都是其後的“0”。換句話說,經理人是企業的“1”,其他的資源如員工、機器、原材料、金錢、方法等都是其後的“0”。沒有負責任而且學有專精的經理人隊伍,再多的企業資源也不過是“0”,最終也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