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性
管理的動態性並不意味著管理這類活動沒有科學規律可循。管理活動盡管是動態的,但仍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程序性活動,另一類是非程序性活動。所謂程序性活動就是指有章可循,照章運作便可取得預想效果的管理活動。所謂非程序性活動就是指無章可循,需要邊運作邊探討的管理活動。這兩類活動雖然不同,但卻是可以轉化的,實際上現實的程序性活動就是以前的非程序性活動轉化而來的,這種轉化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對這類活動與管理對象規律性的科學總結,管理的科學性在這裏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創造性
管理既然是一種動態活動,對每一個具體的管理對象沒有一種唯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可以參照,那麼欲達到既定的組織目標與責任,就需要有一定的創造性。管理活動是一類創造性的活動,正因為它是創造性的活動,才會有成功與失敗的存在。管理的創造性根植於動態性之中,與科學性相關,正是由於這一特性的存在,使得管理創新成為必要。
◎經濟性
資源配置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管理就具有經濟特性。管理的經濟性首先反映在資源配置的機會成本上,管理者選擇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是以放棄另一種資源配置方式的代價取得的,這裏有個機會成本的問題。其次,管理的經濟性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選擇上的成本比較,因為在眾多的方式方法中,其所費成本不同,故如何選擇就是一個經濟問題。
◎藝術性
具體的管理活動的成效與管理主體管理技巧發揮的大小相關性很大,管理主題對這種管理技巧的運用與發揮,體現了管理主題設計和操作管理活動的藝術性。在眾多的可選擇的管理方式中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一種用於管理之中,也是管理主體進行管理的一種藝術性技能。
第3節管理的職能
按照最普及的管理學教科書(例如P.羅賓斯、孔茨的管理學教科書),管理的職能包括四個方麵的內容: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見圖1-1)。
計劃是指對未來的行動或活動以及未來資源供給與使用的籌劃。計劃指導著一個組織係統循序漸進地去實現組織的目標,而計劃的目的就是要使組織適應變化中的環境,並使組織占據更有利的環境地位,甚至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計劃在組織中可以成為一種體係並有其內在的層級,如戰略計劃是最高層次的、總的長遠計劃,職能計劃與部門工作計劃則是中層的操作性較強的計劃,而下級的工作計劃則為近期的具體計劃。從計劃的定義、目標及功能來看,計劃無非是一種降低組織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的一種手段。事實上無論是戰略計劃,還是職能部門計劃,對未來行為的一種籌劃就是希望通過事先的安排有準備地迎接未來,或按照設定的目標循序漸進地工作,從而減少未來不確定性對組織的衝擊,減少未來工作過程本身可能產生的不確定性。
◎組織
組織有兩個含義:一是將組織內各種資源按照配比及程序要求有序地進行安排;另一是指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規則為了實現一定的目的組成一個團體或實體。作為一種行為活動的組織自然是指前一種含義。在這種含義下的組織事實上也是一種降低不確定性的手段。試想,如果不能使無序的資源按照配比及程序的要求在整合之初及整合過程中達到有序化,有效資源配置將成為一句空話。而這樣一種有序化行為也是在降低預定成果或業績獲取的不確定性。
◎領導
領導是指組織的管理者進行的一係列指揮組織內的人同心協力去執行組織的計劃,實現組織的目標以及協調組織內部的矛盾衝突等的一種活動。每一個組織都是由人組成的,管理的任務是指導和協調組織中的人,這就是領導職能。當管理者激勵下屬、指導他們的活動、選擇最有效的溝通渠道、解決組織成員中的衝突時,他就是在進行領導。
◎控製
控製是指根據既定的目標不斷跟蹤和修正所采取的行為,使之朝著既定的目標方向動作並實現預想的成果或業績。當設定了目標之後,就開始指定計劃,向各部門分派任務,雇傭人員,對人員進行培訓和激勵。盡管如此,有些事情還是可能出亂子。為了保證事情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管理必須監控組織的績效,必須將實際的表現與預先設定的目標進行比較。如果出現了任何顯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務就是使組織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這種監控、比較和糾正的活動就是控製職能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