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經理人必讀的管理效應(7)(1 / 3)

英國的一家大公司日常工作費用開支很大,公司經理為了降低費用開支,想出了一個辦法。他雇了一位麵孔冷酷、資曆很深、有會計工作經驗的人。經理讓這位會計師坐在前麵有玻璃窗的辦公室裏,這樣,他就可以看到在他前麵辦公的所有的員工。公司經理告訴所有的員工說:“他是被雇來檢查所有的費用賬簿的。”

每天早晨公司職員都會把一疊費用賬簿擺在他的辦公桌上。到了晚上,他們又來把這些賬簿拿走交給會計部門。然而這位被請來的會計師根本未曾翻閱過那些賬簿,但是所有的員工都不知道這回事。

奇跡出現了,在會計師來公司“檢查”賬簿的一個月時間內,公司所有費用開支降低至原來的80%。但是實際上,這家公司請來的會計師每天並沒有檢查賬簿,但奇跡為什麼出現了呢?

這主要是公司的人員出現了“自我參照效應”。公司請會計師這一客觀事實,引起公司人員的神經衝動,開始產生心理活動,感知到“檢查”,對“檢查”做出整體反應,進行自我參照和自我調整,即進行自律,不能再胡亂開支。

我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也常常有這種效應發生作用。

一方麵,我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常常會將這些東西與自己聯係起來。如果學到的東西與我們自身有密切關係的話,學習的時候就有動力,而且不容易忘記。

但是另一方麵,這種效應也有其不利影響。比如醫學院的學生常常碰到這種情況,每當老師介紹一種病症的時候,學生總免不了會先想到自己是否出現過類似的征兆,如果不巧有兩三點看似符合,就開始驚慌,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病入膏肓,其實自己一點都沒事。

這個記憶現象除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可以發揮作用之外,也可用在廣告中。有這樣一個研究,讓被試者看一則照相機的圖片廣告,然後分別問他們三個問題:這張圖片有沒有紅色、這是什麼、你用過這種產品嗎。過後,讓被試者回憶照相機的牌子,結果被問過第三個問題的人回憶得最好。很顯然,第三個問題與我們自身有直接的聯係。

第26節自吃幼崽效應

矽穀的企業競爭十分激烈,以至於各公司都積極尋找自己的致命弱點,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看的產品來擊敗自己的原有產品。有人將這種行為戲稱為“自吃幼崽”。

佳都國際,一個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與世界接軌,與國際資本重組,在海外上市。佳都國際的巨大成功,簡直是個奇跡!佳都國際的成功,主要歸功於佳都國際董事長劉偉的不斷的“自吃幼崽”行為。

劉偉1987年從中山大學應用力學係畢業後進了設計院,一技之長是CAD輔助設計;1989年從設計院出來,加盟南方四通,任副經理;1992年籌建公司,靠的已經不再是具體的CAD技術,而是對CAD市場整體的理解以及獨立運作一個公司的能力;1995年收購香港公司。從創辦起數年內打造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分銷渠道之一,此時已經和CAD沒有什麼關係了。

在起跑線上,劉偉並不比別人強多少。但許多人跑得漸漸慢了下來,到別人原地踏步或被淘汰出局的時候,劉偉卻能不斷地加速前行。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劉偉能不斷地推陳出新,甚至敢於不斷地否定自己身上曾經賴以安身立命的最有價值的部分。劉偉的這種自我否定,並非是在一條直線上遞進式的自我否定,很多時候,他是在作方向性的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