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經理人必讀的管理定律(3)(2 / 3)

(1)價值觀。一般來說,一件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人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

(2)個性和氣質。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了檔案員,或一個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現實的處境。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綜上所述,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個人的價值觀,適合個人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人看到希望。

湯姆·彼得斯曾說過:企業或事業唯一真正的資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開發人力資源以做好工作。如何有效地開發人力資源?這要做到兩點:首先,領導者要廣泛地了解他人的價值觀、個性和期望及長處,並加以合理的運用,才算是藝術地“知人”。經過“知人”,領導者已掌握了一定的人力資源,這隻是為用人打下了基礎,這還需要第二步“善任”,隻有這樣,人才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集合眾智,無往不利。”這是鬆下幸之助的至理名言。一個人的才幹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長於某一方麵的偏才。而將眾才為我所用,將許多偏才融合為一體,就能組成無所不能的全才,發揮出無限巨大的力量。事實也正如此,曆史上看似一無所長的劉邦是將知人善任發揮到極致的古代領導典範。劉邦市井出身,文不及張良、蕭何,武不如韓信,卻能驅策自如,善於發揮下屬各自所長,用人到位,最終成為開國帝王。

第9節酒與汙水定律

酒與汙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

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一樣,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們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裏其他的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其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一個能工巧匠花費十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品,一頭驢子一秒鍾就能將它毀壞掉。

這是一條來自西方的管理定律,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同理的諺語:

·一塊臭肉壞了滿鍋湯;

·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一條臭魚壞了一鍋湯。

無論是來自西方的定律還是中國的諺語,已經把負麵影響的始作俑者作了準確的定性:汙水、臭肉、老鼠屎、臭魚。這些已經定型的東西已經沒有改變和改造的可能。汙水總不可以成為酒吧,臭肉總不可以成為好肉吧,老鼠屎總不可以成為調料吧,臭魚又怎麼可能成為好魚?既然如此,就要及時處置,對極壞的東西不需要再抱什麼幻想。

第10節麥克萊蘭定律

波士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麥克萊蘭說:讓員工有參加決策的權力,賦予員工這種參與權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

韋爾奇到通用電氣後,認為公司管理得太多,而領導得太少,“工人們對自己的工作比老板清楚得多,經理們最好不要橫加幹涉”。為此,通用電氣實行了“全員決策”製度,使那些平時沒有機會互相交流的職工、中層管理人員都能出席決策討論會。自實行“全員決策製”後,公司的工作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仍取得了較大進展。

韓國精密機械株式會社實行了“一日廠長製”這一獨特的管理製度,即讓職工輪流當廠長管理廠務。一日廠長和真正的廠長一樣,擁有處理公務的權力。當一日廠長對工人有批評意見時,要詳細記錄在工作日記上,並讓各部門的員工收閱。各部門、各車間的主管,都得依據批評意見隨時糾正自己的工作。這個工廠實行“一日廠長製”後,員工的向心力增強,工廠管理成效顯著,開展的第一年就節約生產成本300多萬美元。

從對員工意見調查的數據分析來看,讓員工參與決策,以下6點是最為重要的方麵:

(1)參與決策的員工會感覺到自己在集體中是受到重視的。他們一旦參與決策,感覺領導把自己看做集體獲取成功的重要角色,當然就會投入更多精力,增強責任心,為部門或公司創造業績。

(2)參與決策的員工之所以能做好日常決策,能從公司或部門那兒直接獲取準確信息也是重要因素。不願意與他人分享信息或不讚同員工參與決策的管理者通常要麼是抱怨員工,要麼就是自身難以做出好的決策。員工要做出有創造力的、好的決策,必須能得到準確的、及時的信息。如果管理者能夠及時提供信息,並且對員工表示出相信他們有能力做得很好,他們往往會做出有效決策。

(3)參與決策的員工會把做出決策當做自己的切身責任,有了這種責任,即便決策實施在後期變得很糟,他們也會竭盡所能來改善它,使其有所轉機。每個有責任心的人都會如此。員工參與決策,會使企業成功的機會大為增加,即使決策中的某一部分對部門或公司有失遠見或沒有價值,小組的所有成員也會盡心盡力,不讓結果與所期望的有所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