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中興詩人與江西詩和晚唐詩多少都有些關係。他們多從江西詩派入門,同時對江西詩風又不甚滿意,因此隻好另覓它途。由於相互切磋、影響等原因,他們的“它途”都指向了晚唐,從中汲取了不少營養。礙於自己和江西派的淵源,他們一般不公開指責江西詩風的弊端,也不公開宣揚自己學習晚唐,而且有時不免說說晚唐詩的壞話,發表一些違心之論,以免背負惡名或陷入孤立。當然隨著人們對晚唐詩風看法的改變,隨著詩人自己在詩壇威望的獲得以及在詩歌創作中的真切感受,他們也開始不那麼在意被他人知道自己對晚唐詩的態度了。中興詩人大都是多麵手,他們大都既能作“江西詩”,又能作晚唐體。正是對兩套不同話語的熟悉讓他們深知兩派的長處和弊端,並在相互比較中去偽存菁,他們的詩歌才得以自出機杼,取得驕人的成就,這也是他們能夠使詩歌中興並被文學史家稱為“中興詩人”的原因。
第五節 楊萬裏
楊萬裏的詩歌稱譽詩壇,其藝術成就與曆史地位自不必多說。在其詩歌風格形成和成熟的過程中,“晚唐詩”扮演了一個微妙的角色。楊氏以晚唐詩作為療救江西派的藥方,借晚唐詩來脫離江西詩風的束縛。他有著美化晚唐詩的傾向,對晚唐詩的接受主要在於絕句這一體裁,且注意力集中於晚唐詩“工”的美學特征及其諷喻時事的政治功能。雖然楊萬裏最終“辭謝”了晚唐詩,但他從中吸取了相當的養料。
一、擺脫江西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