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永嘉四靈(1)(3 / 3)

趙師秀曾推出過兩個唐詩選本:《眾妙集》和《二妙集》。所謂“眾妙”,是指唐代的一些偏好於寫山水田園的詩人:“起沈佺期訖王貞白,共七十六人,不甚詮次。先後五言居十之九,七言僅十之一。師秀之詩,大抵沿溯武功一派,意境頗狹。而是集乃以風度流麗為宗,多近中唐之格……觀其有近體而無古體,多五言而少七言。”《四庫全書總目·眾妙集提要》。這75人中《四庫全書總目·眾妙集提要》說是76位,但今查閱《四庫全書》之《眾妙集》,卻隻有75人。,大曆以前的隻有沈佺期(2首)、王維(7首)、孟浩然(4首)、岑參(2首)四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詩歌均未入選。這樣,全集228首詩,大曆以下占了213首(筆者統計),因此趙師秀所說的“眾妙”幾乎就是中晚唐的眾妙。在詩體的選擇上,古體一首都沒有,“五言居十之九,七言僅十之一”,也完全是四靈的口味。

《二妙集》選的是姚合、賈島之詩。據方回說,“姚少監合詩選入《二妙》者百二十首”方回評姚合詩《送喻鳧校書歸毘陵》,《瀛奎律髓彙評》卷二十三,第1053頁。,而馮班說“趙昌父選姚合、賈島為《二妙集》,賈八十一首,姚一百二十一首”方回評賈島詩《送朱可久歸越中》,《瀛奎律髓彙評》卷二十三,第1051頁。此處“趙昌父”當為趙師秀,趙昌父是趙蕃之字。今北圖藏明嘉靖抄本《二妙集》中,賈島詩82首,比馮班所見多出1首;姚合詩130首,比方回所見多出10首,比馮班所說多出9首。賈島的82首詩中,七律7首,七絕4首,五絕1首,五古1首,五律69首;姚合的130首詩中,七律15首,七絕4首,五古5首,五律116首此數字為嶽娟娟統計,見其《二妙集研究》,《中國詩學》第7期,人民文學出版社。,與《眾妙集》的選詩類似。從這兩個集子來看,四靈是師法姚合、賈島為主,學習其他中晚唐人為輔,以求塑造自己的詩風。結合四靈的實際創作來看,他們的最高詩學理想似乎並不在李、杜,而隻在中晚唐。葉適說的“惜其不尚以年,不及臻乎開元、元和之盛”葉適《徐道暉墓誌銘》,《葉適集》,第321頁。,似乎隻是他的一廂情願。自這兩個集子出後,有關晚唐詩人的“話語”開始多了起來;“姚、賈”並稱開始取代“郊、島”並稱出現於宋人文獻之中,這便是詩壇對《二妙集》與《眾妙集》接受的反饋。

一般認為,四靈之中以趙師秀的成就最高。方回說“四靈詩趙紫芝為冠”方回評趙師秀詩《桃花寺》,《瀛奎律髓彙評》卷四十七,第1712頁。,賀裳也讚成這一看法,“永嘉四靈,趙紫芝最為佼佼”賀裳《載酒園詩話》,《清詩話續編》,第453-454頁。賀裳還認為“二徐最劣,靈暉不如靈淵”同上。,這與方回的看法有所不同,方回認為徐璣最差:“予許其當居丁位。”方回評趙仲白詩《歲除即事》,《瀛奎律髓彙評》卷十六,第575頁。這樣,根據藝術成就,四靈便可排名如下:“永嘉四靈趙紫芝為勝……翁卷差遜趙紫芝……二徐最劣。”吳喬《圍爐詩話》卷五,《清詩話續編》,第645頁。

第二節 反江西詩風

四靈是借著打擊江西詩風的機會,祭出晚唐體旗幟而一舉成名的。錢鍾書說:“江西派自稱師法杜甫,江湖派就拋棄杜甫,抬出晚唐詩人來對抗。這種比楊萬裏更為偏激的詩風從潘檉開始,由葉適極力提倡,在‘四靈’的作品裏充分表現。”錢鍾書《宋詩選注》,第220頁。既然四靈作品中充分體現了這種偏激的詩風,我們不妨就此檢點一下他們是如何對抗江西詩人的。

首先,江西詩派確實提出了師法杜甫,“但他(指黃庭堅)沒有重視杜詩豐富的社會內容和現實主義精神,卻片麵地強調杜詩在格律字句等形式上的特點”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第205頁。杜甫的詩歌號稱“備於眾體”普聞《詩論》,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杜甫卷》上編,中華書局,2001年,第993頁。,在體裁、技巧等方麵都相當完備。而江西派的改竄陳句、好用拗律、壓險韻、用奇字等特點確實是較片麵地學習杜甫的。與其說是學杜甫,不如說是借杜之名,行己之實:

近時學詩者,率宗江西,然殊不知江西本亦學少陵者也。故陳無己曰:“豫章之學博矣,而得法於少陵,故其詩近之。”今少陵之詩,後生少年不複過目,抑失江西之意乎?江西平日語學者為詩旨趣,亦獨宗少陵一人而已。餘為是說,蓋欲學詩者師少陵而友江西,則兩得之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九,第232頁。